Melby教授,老中國通,一條心向着新中國。舊時美國駐南京要員,看不起國民政府,跟周恩來友好。為何流落加拿大大學小城?麥卡錫時代被迫流放,隨行還有百老匯名筆,他的伴侶LillianHellman,珍芳達拍雲妮莎烈格芙電影,烈格芙奪得金像獎作品Julia的原作者兼故事兩位女主角真身其中一人莉莉安。
基辛格訪華,尼克遜北京破冰之旅;Melby皆為幕後重要扯線人。
縱使村校老師不少舊時廣州中山大學畢業生,訴說故國情懷具感動情節,論中國風物文化歷史政治,從來未聽過,另有賽過Melby說課。他還為這所帶偏安味道以校園綠化著名的大學辦中加友好協會,畢業多年後偶然從時代週刊讀到老教授去世消息才抖出背景及LillianHellman段落。
Myra英年早逝,為我熟知的倫敦留下遺憾。從小沒什麼老師緣,但轉到倫敦上課卻180度轉變,不少老師倒變作相融的朋友,教時裝繪圖紅髮Myra更是WineBar歐遊友伴,搞笑中女常被誤認作好戲影后碼姬史密夫(MaggieSmith),情況到此,她總會使出看家演戲細胞扮演史密夫小姐到底,讓一臉迷醉的「粉絲」們帶着心滿意足回家微笑入夢。
我們畢業前一年,Myra轉入BBC戲劇組服裝部任設計要職,飛紐約給我帶回大都會博物館當時展出Fortuny品物重重甸甸的畫冊送我(教學時她無限鼓勵其中一項;讚美筆下線條跟Fortuny作品接近)。飛巴黎,約了我們一起上Givenchy,上Dior的ShowRoom見大師看作品;也看華倫天奴、聖羅蘭……回港工作後的數年,來自檳城同窗Lek急Call;Myra在上班途中車內心臟病突發去世,趕赴倫敦只餘一張她親筆簽名的照片及當年未及上台領的最佳服裝設計獎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