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文台首次錄得福島輻射雲霧飄到本港,加上大亞灣核電廠屢被踢爆隱瞞事故,令港人陷進恐慌深淵。連日被轟欠缺周全應變計劃的香港政府,原來早於1987年已委託顧問公司撰寫詳細應變計劃,估計若大亞灣出現核洩漏,輻射雲霧最快兩個多小時便飄到九龍及港島,但輻射含量偏低。大亞灣民間監察會指出,恐慌源於無知,若政府繼續奉行愚民政策,隨時引起社會混亂。記者:白琳、倪清江
天文台昨日首次公佈,過去的周六和周日錄得本港空氣含有放射碘,含量分別為每立方米62.5和186.9微貝可。署理助理台長馬偉民表示,放射碘含量極微,上周六是危險水平的1,000萬分一,持續吸入2,400年才等於照一次X光。他強調,放射碘對市民健康沒有影響,毋須防備,「空氣兜咗地球一圈先吹到嚟,稀釋咗好多」。周日放射碘水平急升,或因為當日下雨,將高空的塵埃帶下來。天文台預測未來數日本港受東北季候風影響,已抵達華北的輻射塵埃或再被帶到華南。
促訂應變計劃
前立法局議員馮智活昨日宣佈成立大亞灣民間監察會,並展示港府於86年切爾諾貝爾災難翌年出版的顧問報告,長達90多頁。報告分析,當大亞灣核電廠燃料棒受到嚴重機械損壞或極度過熱,加上安全殼等屏障同時出現故障及冷卻系統全部失靈,才會向大氣洩漏核輻射。報告形容,大亞灣核電廠「雖說危險性極低,但不等於零,制訂應變計劃顯然是明智之舉」。
報告又按不同天氣狀況估算輻射雲霧抵港時間,在本港最常見的天氣情況下,大亞灣的輻射雲將於1小時23分鐘飄移25公里,即抵達西貢;2小時46分鐘累積飄移50公里,即整個九龍區及部份港島地區受影響,發生此情況的機率達50%。大氣層湍流較慢的機會率也佔17%,屆時輻射雲需要3.5小時及7小時才會飄移25公里及50公里。根據上述評估,若大亞灣核電廠非出現重大洩漏,在常見天氣情況下,抵達西貢的輻射量約0.06毫希,九龍則為0.006毫希。報告指出,港人每年吸收的天然輻射量為2毫希,每吸收1毫希輻射,致癌率才會增加8萬分一。
應及時派碘片
報告指出,內地必須就事故知會港府,以便當局發官方聲明防止謠言散播。一旦輻射雲吹向香港,東北區居民或須在數小時內進入「掩蔽所」。報告提醒港府向市民詳細介紹應變計劃。若輻射水平不高,可呼籲市民留在室內,最多能避過90%輻射,否則大批市民或湧向掩蔽所造成混亂。港府也應於輻射雲抵達前,向相關居民派發碘片,及早服用可減少95%輻射碘吸收量;若拖至24小時後才服用,療效僅5%。
馮智活說,當年顧問報告以50元發售,港府93年免費派給公眾的小冊子鮮有提及上述內容,只集中解釋食物鏈監測,「政府成日要愚民,唔想畀你知咁多」。
繼黑龍江、江蘇、上海、浙江、安徽、廣東、廣西等地測到輻射塵後,中央電視台昨晚新聞聯播引述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指出,昨日在東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華北部份地區的空氣中,檢測到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極微量碘131。此外,安徽、廣東、廣西及寧夏檢測到極微量放射性銫137和銫134。
大亞灣輻射雲飄移範圍示意圖
在本港最常見的天氣情況*下,預計大亞灣的輻射雲於1小時23分鐘後飄移25公里,即抵達西貢;2小時46分鐘後累積飄移50公里,即波及整個九龍區。
*出現機會率達50%;大亞灣輻射雲約以10至60度扇形方向吹至本港
資料來源:1987年應變計劃顧問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