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有一個熱門文化指標,列出兩岸三地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電影排行榜、流行曲排行榜及銷暢書排行榜。
上期上榜的本港十大暢銷書,位列榜首的是李怡先生的《細味人生100篇》。為李怡先生高興的同時,心情卻着實有些沉重。十本書中,除《邱會作回憶錄》(估計較多內地讀者購買此書),及暢銷書榜常客亦舒的小說外,佔四成為實用書,其中三本是養生類的。香港人沒有閱讀習慣,買書,只買「實用性」強的書。視閱讀為享受,為滿足精神需要而買書的人少之又少。絕非調侃,李怡先生的小品文能登上暢銷書榜榜首,難度大約與中了六合彩四獎相若。
亞洲別的國家地區的讀者閱讀興趣顯然廣泛得多。小說、散文、哲學書、啟智類書籍、政治類書籍,甚至清明上河圖導賞、自然風光介紹(而非旅遊指南)……等種類繁多。大陸不同城巿的上榜書中,兒童及青少年文學作品數量不少,顯示大陸的兒童及青少年有閱讀習慣及興趣,至少與香港的孩子相比,大陸孩子在家長及環境影響下,自小養成閱讀的興趣。這一點,去過大陸書店的人一定深有同感。
一個暢銷書排行榜上列滿養生偏方或食譜、旅遊指南,而公共交通工具上只有打機的乘客鮮有讀書的乘客的城巿是可悲的,顯示出這個城巿的人心靈多麼空虛。一個孩子們只有打機習慣沒有閱讀慾望的城巿,想想,有些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