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洩漏的輻射越來越多,核電廠附近海水驗出輻射碘含量超標1,250倍,而繼3號反應堆後,1號反應堆積水亦驗出輻射濃度是正常的1萬倍。日本當局安撫民眾說,輻射污染尚未影響海產安全,但卻連污染源頭是甚麼也未有肯定答案,令人擔心輻射污染失控。中國黑龍江東北部昨天偵測到空氣有極微量碘,相信從福島飄來。
核電廠營運商東京電力公司前天在1號反應堆附近出水口離岸330米抽取的海水樣本中,驗出碘131含量達每立方厘米50貝可(Bq),是法定上限的1,250.8倍,比周二超標126倍、周四超標145倍大幅飆升,凸顯海水污染急劇惡化。此外,海水中銫134含量超標117.3倍,亦比周二的24.8倍急升,銫137含量超標79.6倍。
飲500毫升達一年上限
原子能保安院副主任西山英彥表示,海水碘131水平「相對甚高」,飲用500毫升就等於一個人一年在自然環境中吸收輻射上限1毫希(mSv),但由於核電廠方圓20公里沒有漁業活動,所以不會立即影響周邊地區海產安全,也不會立即危害人體健康。核電廠外30公里的海水,碘水平仍在法定上限內,毋須擔心魚穫受污染。
西山又說,海水中的輻射物會隨潮水擴散冲淡,而且碘的半衰期是8日,即是每8日輻射量減半,到人們食用受污染海產時,輻射量很可能已大大減少。但他淡化了的一點是,銫134半衰期是兩年,銫137半衰期長約30年,解除威脅需時長得多。
千葉水務部門昨日公佈,前日在花見川區的柏井淨水廠採集的食水樣本,驗出每公升水含有130貝可的碘131,高於嬰兒可攝取量的100貝可,當局已呼籲當地家長不要讓嬰兒飲用自來水。
東電表示,海水中輻射物有可能是洩漏到空氣和瓦礫的輻射物被雨水冲入海,或者是向反應堆射水而滲入地下、流進海中。
核電廠附近海水有輻射,廠內積水輻射更厲害。3號反應堆渦輪機房積水上周四令三名工人感染輻射後,東電在1號、2號和4號反應堆渦輪機房也發現積水,1號積水化驗出跟3號一樣,輻射濃度比反應堆內冷卻水高1萬倍,每立方厘米達380萬貝可,銫137約佔180萬貝可、碘131佔21萬貝可。2號和4號深達一米的積水,輻射仍在分析中。
對於積水輻射來源,東電和官員仍未有肯定說法,西山英彥指可能是反應堆爐心燃料棒熔毀兼保護殼損毀,洩漏輻射物,但亦不排除喉管或核廢料池有洩漏,或者核廢料池注水到滿瀉。
不管怎樣,輻射積水嚴重威脅搶修人員的健康和性命,要先抽走積水才能繼續搶修。當局早前用海水注入反應堆降溫,但海水的鹽份會影響冷卻效率,損壞管道和設備,前天開始改用淡水降溫。
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指,核電廠狀況難以預測,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解除危機。俄羅斯科學院核能安全發展問題研究所第一副所長阿魯秋尼揚(RafaelArutyunyan)指,福島有需要像切爾諾貝爾核電廠,修建混凝土「石棺」覆蓋反應堆來封住輻射,但要待核燃料冷卻下來才能動工。
或致全球12萬人患癌
中國黑龍江東北部昨天偵測到空氣有極微量碘,相信從福島飄來,但當局指對公眾影響低於天然輻射的十萬分之一,毋須採取防護措施。日本以災區港口受損為由,決定不接受中國海軍醫療船協助救災。
馬來西亞環境工程局顧問陳嘉慶表示,有研究指1986年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爆炸事故共導致95萬宗癌症,而歐洲輻射風險委員會預測福島這次洩輻射事故,將導致全球12萬人患癌。
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