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藥用藥:類風濕性關節炎

知藥用藥: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及炎症的自身免疫障礙,引致免疫系統攻擊自身關節的問題,此病可以影響多個不同關節,受影響的關節在開始時並不對稱,在病勢發展時會逐步變為對稱。關節痛楚會隨關節的運動而改善,故在早上,關節會持續僵硬約一小時,情況會持續有改善。這種炎症若得不到控制,可能會因關節痛楚及損害,失去運動性和令關節移位,並影響關節外的組織,包括皮膚、血管、心臟、肺部及肌肉等。

鎮痛藥難阻惡化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可以分為疾病改變抗風濕藥物、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及生物工程製劑。消炎及鎮痛藥能減輕痛楚及改善僵硬,但卻不能阻止關節的傷害或減慢病情的惡化。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主要用於鎮痛,可分Non-selectiveCOXinhibitors(如naproxen及diclofenac)和COX-IIinhibitors(如celecoxib)兩種,前者較為常用,但比較傷胃,常與抗胃酸分泌藥(如famotidine)一同服用,以減少副作用;後者費用較高,但對胃部的副作用較少,適合曾患上腸胃潰瘍的病人服用。長效的消炎止痛藥可於晚間服用,讓藥力帶到早上以改善晨僵現象。類固醇也有消炎作用,但由於副作用較多,一般只作短暫治療,如需長期服用,會使用最低有效劑量。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