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大亞灣 如何應變矇查查東平洲島民 核災無生路

最接近大亞灣 如何應變矇查查
東平洲島民 核災無生路

【本報訊】福島核災難疏散20公里內的居民。而距離大亞灣核電站不足20公里的東平洲,是本港最接近核電站警戒線的島嶼。儘管政府制訂了應變措施,惟原居民從未獲安排疏散演習,就連島上三個緊急掩蔽所在哪裏也不知道,更遑論每逢假日數百名遊客會得悉逃生路線。這個沒電沒水、通訊交通隔絕的孤島,一旦遇上大核洩漏,將會無路可逃。
記者:王家文、蔡元貴

「如果(大亞灣核電站)出事,再到香港政府知道,呢度啲人已經中招。」現長居於東平洲的原居民毛先生說,島上無法接駁固網電話,電視或收音機也接收不清,「呢度又冇輻射預報器,有冇洩漏都冇人知」。他指島上居民四散,平日只得數戶人居住,幾成孤島,雖然受大亞灣核電站威脅,也沒能力阻止,「抗議都冇用,我哋行出門口講句嘢都細聲啲」。

東平洲是地質公園景點之一。圖中海灣彼岸相距不足20公里便是大亞灣核電站,一旦發生意外,即急需疏散島上居民和遊客。陳亮華攝

東平洲前軍營是其中一個指定的掩蔽集合所之一,現時正進行翻新工程。

每逢假日,東平洲遊人如鯽,最高紀錄更達1,800人,但島上無逃生或撤離指示,只能依靠輪船離開。

假日遊客多達1800人

東平洲位於大埔區,已劃為郊野公園及地質公園,居民及遊人多從馬料水碼頭往返,每程需時1.5小時。現時島上長居的只有數戶居民,設有一個警崗,警長加警員共五人日夜駐守。該島對出是大鵬灣水域,若從景點「更樓石」望過去,對面山後便是核電站所在地,相距不足20公里。

市民心聲
黎先生 原居民
「有起事上嚟避都避唔到,你游水又游唔到,直升機嚟都走唔切啦。」

市民心聲
張小姐 遊客
「政府應提高市民對核電嘅重視,畀我哋知道萬一有事,應該點去逃離和營救。」

據保安局制訂的「大亞灣應變計劃」,天文台其中一台輻射監測站設於東平洲,一旦大亞灣核電站發生緊急事故,要先估計島上的人數,然後通報水警中心,再鳴響警報,安排乘直升機或水警輪疏散。若疏散不及,則安排島上人士進入三個指定的掩蔽所集合,建築物可確保門窗、通風系統及空調換氣裝置緊閉,其中前軍營正進行翻新工程,警崗及林屋旁的漁護署辦事處則最多容納約百人。
原居民詹先生昨返東平洲祭祖,經記者提醒才知悉三個掩蔽所集合的地點,「我以為係類似防空洞或建喺地底嘅地方」。他說多年來未曾聽聞政府有安排預演,甚至鳴響也未聽過,「就算響完都冇用,村民都唔知點,成千旅客又走去邊?」

原居民毛先生坦言,現時僅有數戶人家長居東平洲,面對內地不斷加建核電廠,避無可避,「抗議都無用,我哋行出門口出句聲都細啲」。

居民不知警崗有碘片

保安局的文件亦顯示,在夏天的周末及假期,東平洲可能有數百人之多,最高紀錄更高達1,800人。不過,記者昨沿途沒見到警報系統,也沒有任何疏散路線指示,而大多遊客都會繞到「海螺洞」等景點,與碼頭相距近一小時路程。雖然文件亦指島上備有碘片,但大多村民都不知道。據一名警員透露,碘片一直存放在警崗,有需要才會派給村民。
「東平洲平時冇乜人,但如果意外發生喺假日,好多遊客同居民都唔知道點做。」原居民黎遠紅說,大亞灣核電站落成至今17年,政府從未安排他們參與緊急應變演習,甚至簡單的宣傳講解,只在啟用初期做過,「記得阿爸講有事就上警崗」。她指遊客慣於環島遊,一旦遇事也未必能及時通知,「唔好講出事會混亂,可能都唔知有事發生」。
另一名原居民黎先生表示,其實早年試過「預演」,只不過是兩、三艘水警輪在碼頭徘徊,「差人叫我哋如果有事就點走」。現時住在孤島的多名村民均異口同聲說,若大亞灣核電站洩輻射,不但東平洲自身難保,「到時全香港都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