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人對新股認購的熱衷程度,每每反映在「超購」表現上,但即將在港面世的人民幣股票,受到港銀未能承辦個人人民幣貸款業務局限,銀行僅可向企業提供人民幣孖展貸款,恒生(011)總經理兼財資及投資業務主管馮孝忠表示,有關人民幣孖展息率料逾1厘,遠高於港元孖展息率,故預計面對首隻人民幣股票來臨,仍以港元孖展大行其道。記者:呂雪玲
馮孝忠接受訪問時解釋,港銀向企業貸出人民幣孖展,定價標準可參考人民幣存款息率,「人民幣孖展息起碼要高於人民幣存款息,銀行也不能做虧本生意」。
預期港元孖展仍吃香
以現時本港人民幣清算行中銀香港(2388)給予參與行的人民幣存息0.865厘作為成本價相比,馮孝忠說:「人民幣孖展息要1厘以上也很正常。」
至於券商向銀行借入人民幣,息率如何計算?馮孝忠說道:「屆時銀行可能會有兩套價,一是銀行借給券商或企業本身用於購買人民幣股票的孖展息率價,即約逾1厘;另外是若券商借取人民幣是為了向散戶提供人民幣孖展,那麼銀行要看成是券商營運成本,有關借貸成本會較高,有如企業貸款般借出。」馮氏預期券商不會先借取很多人民幣,以免承受滙率等風險,大多是客戶有真正需要,券商才向銀行借取資金。
本港的港元孖展息率一向很低,有時面對優質的大型新股,相關實際港元孖展息或低至0.1至0.2厘,較預期的人民幣孖展息低了一截,馮孝忠稱,借港元孖展還是較吸引,「客戶可在分配當日,才將實際分配到的額度,兌換人民幣來買入股票,息率較低,又可博得人民幣升值預期。」
人幣股票短期難熱炒
港交所(388)為了不讓人民幣股票淪為「次貨」,想出「人證港幣交易通」,廣邀銀行參與,問及人民幣存款量在市場穩佔前位的恒生會否是其中一員,馮孝忠回應:「對計劃反應正面,若獲邀請,預計會參加。」
馮孝忠料今年不會有太多人民幣股票推出,原因是資金回流機制欠奉,「除非看到法規上突破,如設資金回流機制、放寬個人每日兌換2萬元的限制及銀行可做個人投資融資等」,然而短期看不到有關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