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劍醫診所變古兵器庫

專題報道:劍醫診所變古兵器庫

【本報訊】鄧舜祥的診所位於石塘嘴舊樓地舖,毫不起眼的街坊診所,牆上有張印上青銅匕首的海報,書櫃擺滿關於青銅古兵器歷史的書籍,透出與診所格格不入的異域氣息。匕首是鄧舜祥的珍藏,他是本地屈指可數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式青銅古兵器收藏家。 記者:袁慧妍

鄧舜祥藏有逾50件鄂爾多斯式青銅古兵器,這些斑駁的匕首、短劍,每把都有三千多年歷史,鄧舜祥先戴上透明膠手套,才捧出錦盒小心翼翼把珍藏拿出來。遠在春秋戰國時代製成的兵器流傳到21世紀,應該背負說不完的歷史,不過鄧舜祥坦言所知不多,收藏這些古兵器,主要是欣賞其藝術性造型,看着匕首、劍、戈上刻着的神靈異獸形態,他說可調劑心靈。

同道中人少之又少

收藏古兵器約廿年,53歲的鄧舜祥最初在荷李活道的古董店邂逅這些古物,即被它們吸引。由於收藏這種古董實在冷門,同道者稀,「幾隻手指數得晒」,他惟有自行尋找鄂爾多斯式青銅古兵器的資料,看見古董店有售古兵器,要翻閱典籍,印證造型特徵真偽才敢買入,近年認識了一名法國專家,兩人結伴搜羅珍藏品。
與字畫瓷器古董比較,青銅古兵器價值可說不值一提,鄧舜祥稱一般數千元至數萬元有交易,不算名貴,自嘲收藏這些東西「攀不上上流社會」。鄧舜祥讀聖類斯中學,預科讀生物班,加上大學「當年課程選擇少」,報讀醫科順理成章。畢業後先在伊利沙伯醫院做內、外科,後到鄧肇堅醫院做急症室醫生。
鄧舜祥那一代醫生,私人執業後成為名醫好像是必然的事,他的中學同窗李誠是中大精神科學系教授,另一書友宋明華是牛津博士,現在是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離開公立醫院,他在石塘嘴開診所做街坊醫生,看病也看人。中年漢求醫說自己熱氣,他說要少吃熱氣東西;老人家覺得頭暈身㷫,他會把脈;年輕人喊頭痛,他提點要少捱夜,「我鍾意接觸好多人,有啲病人可以由細睇到大,清楚啲個病歷同成長」。

鄂爾多斯式匕首的鏤空獸柄最獲鄧舜祥欣賞。

愛古劍也愛讀歷史

閱人無數,藏古劍之餘也愛讀歷史的他說,幾千年來惟人性不變,「都係貪威識食,呢啲慾望要好好控制」。他形容自己是「城市中的隱士」,嚮往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中國嘅思想未試過咁燦爛,講尊重,講人與人關係,講道義、五倫,又崇尚自然;唐朝嘅豐盛,只限於物質」。現在說這些,不太老土嗎?他說不能讀死書,看《孫子兵法》可應付現代商戰;韓非法家之道,是人事管理天書。
港鐵新線路動工,西區變天在即,舊樓都被地產商盯上,鄧舜祥慶幸診所舖位未成獵物,「如果有,呢度嘅老人家就慘喇!」一旦遷拆,他打算在附近找舖位繼續行醫,留守石塘嘴,「如果做醫生只係為搵錢,太委屈自己。每個人頭上都有自己嘅天空,有自己嘅價值」。

「鷹虎鬥戈」上的動物圖案雕刻細緻,體現遊牧民族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