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論衡:發掘災後重建受惠股

德智論衡:發掘災後重建受惠股

地震破壞日本東北地區的煉油與石化重鎮,煉油廠被迫關閉。預計未來在日本災後重建題材帶動下,亞洲區內的能源及原材料股憑藉其優勢,勢將表現優越。加上亞洲各國深受通脹升溫影響,能源及原材料股亦能達到避險作用。
東盟各國在金融海嘯過後,股市及經濟增長彈升狀況相對突出,但通脹壓力也隨之倍增,2011年中國及東盟各國正式進入通脹周期,在通脹年代下,具有豐富資源的中國及東盟各國,其原材料及能源相關類股份可受惠上揚。而日本大地震後,市場資金更是明顯追入原材物料及能源股。

能源及原材料股看好

目前,日本的電力供應仍然緊張,加上近日大風雪,形同雪上加霜,凸顯日本目前急需以天然氣或煤炭發電方式取代核能。根據美國能源資料署資料,日本2009年天然氣進口佔全球36%,市場預期這次核電災害,將使當地天然氣需求增加14%。目前日本天然氣進口來源主要是印尼和馬來西亞,分別佔21%及20%。預計在天然氣價格因需求帶動而上升的情況下,印尼與馬來西亞天然氣產業將有機會從中受惠。
另一方面,這次地震引發日本煉油廠爆炸,預計將降低日本煉油產業20%產能,約佔亞洲的3.5%以及全球1%的比重。目前難以估計受損害的煉油廠何時可以復工,市場預估至少需要3至6個月的時間,加上電力短缺也將影響當地煉油廠的產能,亞洲其他地區的煉油與石化產業如泰國,或有機會受惠。

有利中國建材機械

此外,在日本救援行動告一段落後,重建之路隨即展開。公路、鐵路與橋樑的修復與房屋重新建造,需要大量鋼筋、水泥、木材與其他基本金屬,並需要大型機械工具,而中國將在災後重建過程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去年對日出口約佔總出口額8%,主要以基本金屬與機械工具為主,從過去歷史經驗,阪神地震後,中國出口至日本的年增長率從1994年第四季39%,猛增至1995年第一季的65%,主要是基本金屬、建築原材料、加工食品與汽車等,因此這次日本災後重建也有利中國基本金屬與其他災後重建設備輸出。

德盛安聯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