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美元失避險功能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美元失避險功能 - 潘國光

近日市場焦點可謂目不暇給,日本、北非、中東、南歐等每一件事都甚具震撼力,惟其間「避險」情緒升溫,卻沒有對傳統的避險貨幣美元構成支持。相反,上周美滙指數更跌至16個月新低,反映美元不但已失去昔日避險的功能,更可能是當前全球最危險的貨幣之一。
事實上,上述的幾件大事,每一件都有不利美元的一面。日本災後需要龐大資金填補數以十萬億日圓計的經濟損失,日本政府短期內必須加大財政開支,雖然國民或許還有一點儲蓄可以動用救國,但日本作為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海外持有人,即使現階段不會公然大手減持,也不見得再有能力積極買美債。此外,中國近月貿盈顯著減少,中央亦面對分散外滙風險的壓力,因此,中、日兩國未來對美債的興趣及支持度都會大減,而美債供應量卻節節上升,在債王格羅斯也要盡沽下,筆者看不到何來有足夠的買家填補需求真空,唯一辦法就是繼續以印鈔來「暫時」解決問題。
另外,歐美聯軍轟炸利比亞並設立禁飛區,卻沒有一國願意派遣地面部隊進駐,內戰勢將持久延續,當地要恢復正常的石油出產變得遙遙無期。整個北非及中東亂局顯示美國在該區的影響力正逐漸減少,阿拉伯世界未來依賴美軍及美元亦將減少,因此當前油價上升,背後原因不單是短期的供應減少,也隱藏了美元作為「油元」(Petro-dollar)角色漸減退。
第三,葡萄牙、愛爾蘭及希臘國債息近日同步創新高,3國賴債風險亦與日俱增。歐債危機本來是上述三大事件中最應該支持美滙上升的因素,惟執筆時歐元兌美元卻只是在4個月高位附近反覆波動,而美滙指數仍貼近多個月的新低,反映美元是何等的不濟!

美滙指數破底可期

事實上,若以瑞士法郎來量度美滙強弱的話,美元在3月16日核危機擴大的那天已創出歷史新低,同日兌日圓亦創戰後新低;上周歐債危機鬧大當天,美元兌金價創出歷史新低,兌白銀亦見30年新低。筆者相信美滙指數再創新低只是時間問題,但對香港人來說,美元兌主要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表示未來衣食住行的價格將繼續走高,任何與美元有一定程度掛鈎的地區經濟,一段長時間都沒有通脹回落的空間,人民將要一同承受美國瘋狂印鈔的惡果。
CashisKing不一定對,還要看清手上的現金究竟是哪國貨幣!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