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每日載客量高達390萬人次的港鐵宣佈按票價可加可減機制,毋須政府批准,自動在6月起加價2.3%。大部份車程加0.1元至0.2元,部份加幅更高。今次是港鐵連續第二年加價,市民及議員均批評,港鐵去年盈利達120億元,仍要加價,加劇市民在通脹下的生活負擔,極不合理。記者:麥志榮
港鐵市務及車站商務總經理楊美珍昨表示,港鐵票價可加可減機制與通脹率及工資變動掛鈎,根據統計處的資料,去年12月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為3.1%,同期的運輸服務業名義工資指數上升1.5%,經方程式計算結果為2.3%。
避談論新票價優惠
楊美珍表示,按可加可減機制,港鐵會由6月起加價2.3%,大部份車程加0.1元至0.2元,部份車程加幅會更高。為避免出現去年加價後,八達通票價高於單程票價的問題,部份單程票會大幅加0.5元,但所有車程的平均加幅一定不會高於2.3%。港鐵會聘用獨立第三者,審核可加可減機制的計算結果,並發出證明書提交政府,然後才公佈具體新車費表。
對於各界質疑港鐵去年盈利達120億元,為何仍要加價。她指出,票價可加可減機制是由立法會及港鐵股東會通過,應該尊重協議。鐵路需要穩健的財務才可以維持服務,亦要應付日常的開支,港鐵每年用超過40億元維修及改善設施,新訂購的10輛新列車也會在稍後陸續抵港。
至於港鐵會否提供新票價優惠,減輕市民負擔,她只表示,港鐵現時已向學生、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票價優惠,去年用於優惠的開支達16億元,每日有120萬人次乘客受惠。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鄭家富批評,港鐵有巨額盈利,不應加價,現時可加可減機制根本不能反映港鐵的實際業務,應該檢討;政府應撥款設立票價穩定基金,減輕港鐵的加價壓力。
被指漠視社會責任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成智批評,港鐵在發生多宗路軌斷裂及訊號故障後仍有顏面加價,對此感到憤怒。港鐵去年盈利達120億元,仍然加價是漠視企業的社會責任,而多間公共交通工具正申請加價,政府作為港鐵大股東,應該採取措施,紓緩港鐵加價壓力,以減輕市民的負擔。
的士小巴權益關注大聯盟發言人黎銘洪表示,港鐵加價,小巴競爭力會因此提高,惟小巴業會按本身成本需要而申請加價,不會因港鐵加價而跟隨加價。
不少港鐵乘客認為港鐵既有盈利,仍年年加價,極不合理,但由於上班及上學每天都要乘搭港鐵,他們別無選擇,只好繼續搭貴車,負擔亦因此加重。
港鐵上一次加價是在去年6月13日,加幅為2.05%,每程加0.1元至0.7元。但加價後有100組的車程組合,八達通票價首次高於單程票價。
公共交通加價潮
公共交通:港鐵
加幅:2.30% 實施日期:2011年6月
公共交通:的士
加幅:申請落旗加2元 實施日期:行政會議短期內審批
公共交通:電車
加幅:申請每程加0.5元 實施日期:行政會議短期內審批
公共交通:九巴
加幅:申請加8.6% 實施日期:行政會議短期內審批,但削至約3%
公共交通:東區海底隧道
加幅:提出加40% 實施日期:政府研究中
公共交通:天星小輪
加幅:5% 實施日期:2011年1月已生效
公共交通:山頂纜車
加幅:9% 實施日期:2011年1月已生效
公共交通:大老山隧道
加幅:5.90% 實施日期:2010年12月已生效
公共交通:西區海底隧道
加幅:9% 實施日期:2010年8月已生效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