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經典呢?意大利的Vespa小電單車就是其中之一。
可愛的設計,兩個小小的輪,車頭有個擋風翼,速度不會太快,坐得又舒服又安全。
這架香港人叫為小綿羊的電單車,乍看之下,並不很像,最初是以昆蟲命名。第二次大戰之後,意大利需要一架又方便又省油的交通工具,Vespa就產生了,由Piaggio家族開發,做出來的,老板一看,說:「這像一隻黃蜂嘛。」
黃蜂叫Wasp,拉丁文和意大利文中皆作Vespa,由此名之。在一九四六年的米蘭博覽會推出,一下子賣了五十部。
當今,它是歐洲產量最多的摩多車廠,佔全球摩多車加起來的產量四分之一,別說不厲害。
引起全世界驚異的,是在一九五二年的電影《羅馬假期》,奧特麗夏萍和格哥利佩克兩人騎着它遊羅馬,一炮而紅。
尊榮在片廠中也不騎馬,坐着它到處走,查理斯赫士頓拍《賓虛》時,也騎着到處亂跑,在一九六二年,還專為畫家達利做了一架特別版。
Vespa的腳板也很寬,所以不能像普通電單車那麼左右搖擺,總之讓人坐得安安穩穩就是,但也不是絕對安全,電影圈的老前輩顧文宗先生,在六十年代也喜歡騎它,記得有一次事故,摔得鼻青眼腫。
Vespa代表了六七十年代的重要交通工具,香港當年也大行其道,在路上見到很多人把夾克反穿了,騎着它,好不風光。
在全世界到處設廠,光是德國、英國、法國、比利時和西班牙,接着在印度、巴西和印尼也製造,最近看到一則外電,是它看準了越南電單車的龐大市場,開始在那裏做了。
過程中樣子也有多少改動,馬力也增加了,但基本原型保持不變。Vespa會永遠地製作下去吧?當你我不在時,還是有人騎着它的。這叫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