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運港蔬菜含核輻射

日本運港蔬菜含核輻射

【本報訊】日本核危機「殺到埋身」,港府昨日首度驗出日本進口食物輻射含量超標,來自日本千葉縣兩個白蘿蔔及一個菠菜樣本的放射性碘含量超標2.6倍至10倍不等。事態嚴重,食環署即日起無限期禁止3月11日或以後,來自福島、千葉、櫪木、茨城及群馬五個縣的奶類製品及蔬果進口。港府強調,未在零售層面發現含輻射物日本食品;有蔬果零售商擔心日本輻射食品已流入巿面。記者:蔡朗清、陳沛冰、馮永堅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梁卓偉昨表示,日本311地震以來首次發現有輸港日本食物輻射含量超出安全食用標準。一個批次的兩個白蘿蔔樣本,放射性碘131含量分別為每公斤260貝可及800貝可,高於每公斤100貝可上限,超標2.6倍及8倍。另一批次的菠菜樣本被驗出每公斤含1,000貝的可碘131,超標10倍,包裝紙上寫有「千葉」字樣。蘿蔔及菠菜來自日本千葉縣,前者本港入口商是TukiyiNakagaiHongKongSodairiHogamiSuisanCompanyLtd,後者是Pronet(Asia)Ltd。

港府昨首度驗出由日本千葉縣進口的白蘿蔔及菠菜樣本輻射含量超標,圖為日本東京戶越銀座的市場,菜檔顯得冷清。路透社

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堆昨日再度冒出黑煙。法新社

本港超市昨有日本白蘿蔔出售,港府強調未在零售業發現含輻射物日本食品。

港禁日本五縣食品入口

梁卓偉說,以正常進食量進食有關白蘿蔔一年,等於照三分二次X光;亦等於265分之一次電腦掃描。今次發現含碘超標食物反映措施有效,呼籲市民毋須擔心,「有信心市民買唔到受污染食品」。
據了解,今次驗出的菠菜及白蘿蔔非表面受輻射污染,而是驗出內在含有超標的碘,估計當地泥土已受輻射污染。
食環署已就事件通知日本駐港總領事館及銷毀食品,今日刊憲中午起禁止3月11日或以後來自日本福島等五個縣的奶、奶類製品、奶粉、蔬果入口。五縣的肉類、野味、家禽及水產,如沒有日本官方合格的出口證明,一律不可入口本港。違反規定者最高可被罰款10萬元及監禁一年。這是09年《食物回收法》生效以來,港府首次引用禁止食物進口。海關同時加密抽驗日本入口的藥物、化妝品等物品。過去一日檢查逾7,600批次由日本空運到港物品,沒有發現輻射物超標。
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副教授林漢華表示,菠菜及白蘿蔔輻射含量超標,相信是泥土受碘污染,植物吸收泥土中的碘。泥土中的碘要80多天後才會消失,泥土可能有其他放射性物質如銫,或要300年才完全消失,「呢世人都唔適宜食嗰個地區嘅食物」。

料海產肉類陸續受污染

他預期將陸續發現日本食物輻射含量超標,最大機會先發現海產有問題,之後是肉類。福島附近海水受輻射污染,海產如鮑魚、蝦等會攝取大量碘。深海魚如吞拿魚,有機會游到不同海域,減少受污染的機會。
他說,巿民進食含碘食物後,碘會積聚體內,不能排出及繼續在體內釋放輻射,「好似身體裏面不斷照X光」。成年人若進食一公斤、每公斤碘含量1,000貝可的菠菜,假設之後不再攝取輻射,一年內等如照10張X光片。小童攝取放射性物質的份量是成年人數倍,等於一年照30至50張X光片,「攝取過量的碘會令甲狀腺受損」。
核子醫學科專科醫生魏偉達表示,碘進入腸臟後會經血進入甲狀腺,增加患甲狀腺癌機會;小童對輻射較敏感,攝取量會較多。
一田百貨表示,超巿未有售賣福島等五縣食品;吉之島表示,現正檢查有否售賣來自該五縣食品。日本蔬果店農城負責人麥先生表示,地震令生意減少近一成,估計今次有蔬菜驗出輻射超標,會令生意進一步受打擊。稻庭烏冬副行政總廚鄭永春表示,絕大部份的日本食肆採用韓國或內地蘿蔔,「今次驗到日本菜輻射超標,生意會更差」。

日本驗出受核污染食物

11種蔬菜:西蘭花、椰菜花、捲心菜、荷蘭芹、小松菜、青花菜、蕪菁、菠菜、油菜、信夫冬菜、莖立菜

魚類:秋刀魚、沙甸魚

其他:牛奶、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