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當年入選難如登天

特稿:當年入選難如登天

香港國際7人欖球賽大大話話在大球場都搞了30多年,但欖球在大部份香港人眼中仍是「鬼佬運動」;其實,過往十幾年已靜靜起革命,一年比一年多華將加入香港7欖隊,距離抬頭日子不遠矣!
要數「第一代」為人熟悉的7欖華將,一定是陳福平,小時候是孤兒的他,在入住的聖基道兒童院代表中學欖球隊,97年成為首位本地華人出戰香港國際7人欖球賽(7欖);「第二代」代表是「靚仔」華將卓銘然(Ricky),01年開始打「7欖」,06年曾試過5名華人入選,可惜他09年因膝蓋十字韌帶受傷被迫提早退役;「第三代」代表是從北愛爾蘭返港的王俊喬(Jeff),07年開始參加「7欖」,更多次出任港隊隊長,去年同今年因傷缺陣後,紅了在去年廣州亞運達陣3次的姚錦成。

卓銘然豹隱從商

28歲的Ricky猶記得當初爭成為「7欖」代表難如登天,現在身為Yogo冰乳酪及Slices薄餅店老闆的他說:「我2000年時爭一席7欖位置真是好辛苦,因為陣中已有一班效力十幾年的外籍球員,福平那時更難,因為他不懂說英語,更難打入欖球的圈子。」
今年11月將結婚的Ricky,對想入港隊的華將忠告是:「身材唔大隻冇所謂,秘訣是打多啲、練多啲,要有紀律及bootson、switchon(即一着欖球鞋就出盡全力)。」心繫香港欖球隊的Ricky,在今日開始一連3日的7欖賽,只要出示門票就可在Yogo或Slices享受八五折優惠。

09年退役的卓銘然於自己冰乳酪銅鑼灣分店對面,開了一間薄餅店。徐嘉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