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買醫保令債台高築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買醫保令債台高築 - 李兆波

有朋友買了醫療保險,以為一勞永安逸,後來卻因一場緊急手術,而弄致債台高築。
這名朋友患了急性病,要立即動手術,由於已購買醫保,他假設不需動用自己的分毫,便可以得到治療。手術後,醫生告訴他那份醫保不夠用,要額外付款。
由於私家醫院需定期付款,沒有工作的他便利用信用卡付款。整項手術完成後,他發覺要額外付數萬元,由於沒有積蓄,要為付款而煩惱。直至信用卡的免息期過後,他仍未能償還欠款,令數萬元的卡數增至十多萬元,財政陷入困境。

醫保有賠償上限

朋友犯了數個大錯,第一,在資金緊張下,應先考慮政府的醫療服務。雖然等候時間較長,但衡量成本與效益,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不是每一間醫院的輪候時間均是那麼長。
第二,他沒有好好計劃醫療保險。醫保不是萬能,一般人購買的未必可支付較大型手術。市面上的醫保有很多限制,如每一項及整體均有賠償上限,即使有其中一項超過上限,投保人也要支付額外費用。
第三,他遇上了一個不是太好的醫生,據其說醫生很「關注」那份醫保,但沒有告訴他預計的開支水平。
平常就一些常見的醫療開支,可請教相熟的醫生,更可查詢有關費用,甚至拿自己的醫保予醫生,看看是否足夠。
這可在事前知道收費水平,也可「查證」那醫生的醫德及水平。多請教其他醫生,可令「醫保風險」減至最低。
購買醫保時,可考慮加入附加保障,令保險的細項達賠償上限時還可有額外保障,減少自己的支出。以信用卡付款不是問題,付後沒有考慮償還才是災難。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