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澳核電站驅動器洩漏核安局含糊披露 港議員促交代事件

嶺澳核電站驅動器洩漏
核安局含糊披露 港議員促交代事件

【本報訊】距離香港50公里的核危機計時炸彈,除了大亞灣,還有嶺澳核電站。國家核安全局文件披露,嶺澳核電站一號機組有控制棒驅動器「發現洩漏」,但洩漏原因及範圍無從稽考。核安全委員認為報告無明確指出有輻射洩漏,堅稱核電站安全。有立法會議員要求港府向廠方施壓交代事件。記者:白琳

港人熟知的大亞灣核電站正式名稱為廣東核電站,位於嶺澳核電站的西南面,兩者相距僅約一公里,同樣坐落大亞灣。國家核安全局07年曾派檢查組到嶺澳核電站視察,報告特別指出檢查組「非常重視」一號機組出現「洩漏或存在缺陷」。

26條出事佔四成二

報告指出,問題出於控制棒驅動器的「上部密封焊」,廠方已對「發現洩漏」的D3等三個位置的驅動器重新「堆焊」。「有洩漏或有缺陷顯示」的控制棒驅動器達26條,佔總數61條的四成二。最後廠方更換了H14區的驅動器。檢查組敦促廠方分析缺陷原因,「切底消除安全隱患」。檢查組翌年再發現嶺澳核電站有其他毛病,包括應急柴油缸導管現裂紋、堆心下柵格板發現金屬異物。
台灣核能管制處的資料顯示,法國有核電廠91年也發生控制棒驅動器洩漏輻射事故。當時驅動器連接爐心的管道出現龜裂及滲漏,焊接位出現白色結晶體,即輻射洩漏的典型表徵。
理工大學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胡仲豪指出,報告沒有提及驅動器洩漏方式及範圍,難以掌握事故起因及危險程度,「26條有事唔係少數,究竟係漏油、水定係蒸氣?」驅動器的摩打會帶動螺絲轉動,調整控制棒升降位置,若因種種問題導致運作不暢順,後果與大亞灣核電站控制棒「卡住」失靈無異,「等於架車油門塞咗,停唔到就好大件事。如果反應爐溫度失控壓力上升,總有地方會漏輻射出嚟,例如有啲螺絲冇擰得咁實。」
本報昨日未能聯絡嶺澳核電站或所屬的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監察嶺澳的核安全諮詢委員會主席何鍾泰指出,上述報告針對五年小修後的檢查,現已記不起細節,但相信廠方必定就有關事故向委員會滙報,「係報告定係口頭,我要查返」。他強調上述報告並無說明出事範圍驗出輻射,堅稱無輻射洩漏,「報告算幾詳細,如果有輻射洩漏,一早驗到有啦。如果冇特別提到,即係冇啦」。他估計有驅動器的焊接本身欠佳,或配件到期需要更換,「成間廠有4.1萬支控制棒,26支算好少」。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甘乃威坦言,由於嶺澳核電站不向香港供電,立法會無從要求廠方滙報事故,但將要求港府向廠方施壓交代今次事件。他透露,港府游說立法會支持增加核電供應時,經常以有利監管為賣點,「政府一路都話,橫掂用唔用廣東省都有咁多核電廠圍住我哋。如果香港買佢哋啲電,先有得監管,我唔認同。嶺澳有乜事,市民一樣要疏散走佬」。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古偉牧認為港府邏輯荒謬,「應唔應該監管,同中電有冇股份、核電廠有冇供電畀香港完全冇關。香港政府有責任保障市民安全,市民有權關心自己嘅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