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應變核事故僅疏散數人

港應變核事故僅疏散數人

【本報訊】福島核電廠20公里外錄得輻射高於正常水平1,600倍,令港人十分擔心距港僅50公里的大亞灣核電廠一旦發生事故,本港究竟能否免受波及。特區政府三番四次強調有應變機制,但翻查計劃內容,疏散僅限於大鵬灣與東平洲數名居民。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質疑,港府根本沒有任何應變措施在核事故發生時保護全港700萬市民。
日本傳媒報道,福島核電站20公里外的核輻射水平,近日錄得高於正常1,600倍,令人擔心20公里防守線已經淪陷。福島發生核事故後,日本政府根據國際標準,緊急疏散方圓20公里的居民,但美國則認為要將疏散範圍擴大至80公里才夠安全。美國政府解釋,有關建議是根據福島的天氣與核反應堆狀況而作出的。

只顧及20公里範圍

本港也有為大亞灣核電廠制訂緊急應變計劃,同樣建議發生事故時只需疏散20公里範圍的居民,所以應變計劃內,只模擬了疏散東平洲與大鵬灣居民的措施。居住於大亞灣核電廠20公里範圍外、但80公里範圍內的全港700萬居民,則沒有任何疏散計劃。
工程師學會核子分部主席陸炳林表示,現時國際專家建議的20公里疏散範圍有大量科學根據支持,例如證實該範圍內含有高濃度的放射性污染物,足以危害人體;反觀80公里的疏散範圍則未得到足夠論證。事實上,美國媒體指出,美國的核事故疏散範圍也只是20公里。陸炳林認為,美國向身在日本的僑民作出80公里疏散範圍的建議,可能具政治考慮。
大亞灣核電廠是以尖沙嘴作目的地,計算50公里的距離;若是馬鞍山或西貢等人口密集的本港東面區域,相距大亞灣僅40公里。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古偉牧認為,大亞灣核電廠面積比福島大很多,一旦發生事故,「一定大鑊過日本」。他質疑港府沒有危機意識,「唔識得點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