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福島核事故後,日本文豪大江健三郎隨即公開質疑日本幾十年來發展核電的策略大錯特錯,並指這樣的策略加上今次核事故是對廣島原爆受難者的背叛與踐踏。
大江健三郎這番充滿切膚之痛的話不知道能不能令日本政府、企業對發展核電回心轉意。不過,到過廣島原爆遺址,看過廣島平和博物館原爆展覽及歷史圖片的人大概都會跟大江健三郎有同感。一九四五年原子彈投擲在廣島後的災難照片着實觸目驚心。最有象徵意義的當然是那幀住友銀行大門石階黑影的照片。黑影本來是個在銀行外等待的人,原爆的一刻被高溫烈焰燒的灰飛煙滅,只剩下一個銘刻在石階上的黑影!
但最令人心酸的還是那些倖存者掙扎求存的影像。他們有的皮膚嚴重燒傷,有些皮膚潰爛,有的小孩因白血病而瘦的不似人形,有的因輻射感染而脫髮……。他們有的只存活了幾個月,有的撐了好幾年,有的更掙扎了十年以上。但不管是幾個月還是十年,原爆倖存者都只能在痛苦、絕望中捱日子,再沒有好過來的希望。
核電廠事故也許不像原子彈襲擊那樣嚴重,不像原子彈爆炸殺傷力那樣厲害,但強烈輻射對人類的傷害,對土地的傷害,所造成的後遺症卻依然深重,也許要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能冲淡。廣島、長崎花了好幾十年才總算站穩腳跟,把原爆的傷痕撫平,重新成為人們可以安居的地方。今次福島核電事故如何收科仍是未知之數,對大地與人民造成傷害還是未知之數,廣島的舊疤痕加上福島的新傷痕,只怕還有更多日本人、還有更多世界各地的人會提出像大江健三郎那樣的質疑與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