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萬人塚 薄板隔遺骸火化不成 棺木不足 災民無奈

海嘯萬人塚 薄板隔遺骸
火化不成 棺木不足 災民無奈

沒有莊嚴禮儀、沒有體面佈置,日本各地在大災難後11日,開始陸續為罹難者舉行集體葬禮。由於重災區要處理的屍體太多,火葬場使用量已飽和,當局不得已批准放棄了數十年的土葬。在宮城縣東松島市,政府撥出一塊地集體埋葬死者,埋在土坑的靈柩僅以薄薄的木板相隔,但已是災民在國難當前能給予去世至親的最後心意。

從遠處望去,東松島市這片土地似建築地盤多過似墳場,工人用挖土機在泥地中挖出一道道長長的深坑,然後在坑內相隔一段特定距離,就豎起一塊塊木板。這樣一排一排的,非常整齊。這是日本首個集體土葬場,是大地震和海嘯死難者最後安息之所。
市政府表示,已安排了能埋葬1,000人的土地,昨日有13名身份獲確認的死者遺體率先下葬。土葬開始前,家屬燒香為死者祈禱冥福。60歲的千葉三枝子參加了妹夫的葬禮。她悲痛地說:「火葬場的預約已爆滿,由於遺體已開始腐爛,等不了,不得不選擇土葬。其實我都想以火葬體面地送走他。」

因預約爆滿和缺乏燃料難以火化遺體,宮城縣東松島市昨日進行集體土葬。圖為日本士兵將棺木放入集體土葬場內。美聯社

部份遺體 僅以白布包裹

但遺體可安放在棺木內已算不錯。市政府表示,由於棺木不足,部份遺體被送到土葬場時,僅由白布或綠毯裹住入土為安。
日本早在數十年前已棄用土葬,去年逝世的人99.9%都是火化,但大地震和海嘯造成約22,000人死亡或失蹤,重災區的火化設施用量已飽和,加上沒有足夠燃料火化,又沒有足夠乾冰保存屍體輪候火化,多個縣政府都不得已舉行集體土葬,只要事先徵得死者家屬同意。這在日本是很極端的措施,因為之前很多地區連個人土葬都是禁止的。

保齡球場 變臨時停屍間

除了宮城縣,岩手縣釜石市後日起也會開始為無法確認身份的遺體土葬;大槌町亦已開始修建集體土葬墓地。該縣官員鳥羽太志說:「把這些罹難者從瓦礫中挖出來後,只能將他們再次埋葬。這裏甚至沒有足夠的棺木。」陸前高田市有700人死亡,但只有一個火葬場,每日只能火化七具屍體,官員已向附近地區和中央政府求助,希望盡量避免集體土葬。
當局開始集體埋葬屍體,但仍有大批死者遺體等待親友認領。在宮城縣仙台市,以往充滿歡樂笑聲的保齡球場,被當局徵召作臨時停屍間。場內共21條球道,每條都整齊排列了12副靈柩。每副靈柩上的小活門都打開了,供死者親友逐一尋找自己的至親。
現場氣氛一片死寂,每次傳出突如其來的悲傷喊聲,都代表有人找到去世至親。工作人員先在那副棺木附上死者名牌,待家屬跟死者作最後告別和致敬後,就會將棺木小活門關上。

名取市一家保齡球場被闢作停屍間,球道上放滿棺木。互聯網

不甘乾等 孝子挖掘尋母

未找到至親的人就仍然未放棄,即使對方已不在人世,他們都希望能找到屍體。在仙台市郊的名取市,搜索人士仍不時在瓦礫和泥濘中掘出屍體。有災民實在無法再坐着乾等,寧願冒着刺骨的寒風,自己落手挖掘。35歲貨車司機小材學夫不停在住所瓦礫中尋找母親,海嘯冲毀他的住所時,家中只有母親一人。他說:「我要不停找她,直至見到她最後一面。」
在仙台市議會大樓有一塊壁報板,供災民貼上失蹤親人的姓名,希望知道他們的下落;另一塊壁報板就貼上死者姓名。一名女子失去了丈夫和三名孩子,最大的孩子僅八歲。她傷心欲絕,蹲在地上,雙手掩面。突然,她站起身來,半瘋狂地跑到街上,對是否會被車撞倒已全然不顧。
日本共同社/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