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藍天離我們仍然很遠。中文大學參考了環境保護署的空氣污染數據,發現汽車排放物內,會危害呼吸系統的二氧化氮比率,在10年間激增5.5倍,「元凶」竟然是車上用於減低懸浮粒子污染物水平的「柴油氧化催化器」。環保人士批評政府「做嘢甩甩漏漏」,當年鼓勵貨車安裝催化器的同時,未有要求設置二氧化氮轉化裝置,促請政府資助安裝還原器。 記者:王智君
中大公共衞生與基層醫療學院分析環保署路邊和一般監察站於98年至08年間的空氣污染數據,發現汽車的排放物中,總氮氧化物內的二氧化氮比率由2%增至13%。該院職業及環境健康學部主管余德新表示,二氧化氮可損害人體的呼吸系統,令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病情加劇,也是本港空氣污染指數高企的元凶之一。
轉化成無毒氮氣
他指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在10年間輕微下降,但當中的二氧化氮含量不跌反升,主要與「柴油氧化催化器」有關。余德新解釋,政府早年為近六萬輛柴油車安裝催化器,以減低汽車排放物中的一氧化碳、懸浮粒子等有毒污染物水平,但催化器運作時會產生二氧化氮。他續稱,柴油車安裝催化器的同時,應設置「選擇性催化還原器」,將二氧化氮轉化成無毒的氮氣。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表示,研究結果反映政府「做嘢甩甩漏漏」,只將問題解決一半,建議政府進一步收緊車輛廢氣排放標準,資助柴油車安裝還原器及引入混能巴士、電動車等環保車。
現時歐盟五期車輛設有類似催化器及還原器的裝置,但截至今年2月28日,本港只有2,500輛新登記歐盟五期商用車輛,佔全港車輛僅2%。政府終於「補鑊」,環保署發言人表示,當局正研究收緊車輛廢氣排放標準至歐盟五期的可行性,而未來會為歐盟二期和三期專營巴士安裝還原器,以減少氮氧化物排放至歐盟四期水平;若測試成功,政府會全數資助安裝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