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熱話:過於抑制 易尋死

敏感熱話:過於抑制 易尋死

日本大地震引發核危機,中港人為怕受輻射所傷,引發一場「急性盲搶鹽」,作為國際都會的香港,真的失禮!為何日本人遭逢災難卻能顯得如此冷靜,而港人卻敏感得如此誇張?精神科專科李德誠醫生指,其實日本一直是個矛盾的國家,對於情緒抒發上一直表現抑壓,以日本的性文化做例,於日本社會上性方面是很保守的,當地的避孕藥是這十年才傳入的。但在性的娛樂上,這裏又是東南亞發展得最成熟的國家,就看AV文化及其女星的地位,已可見一斑。就今次事件來說,他認為日本人的性格從來是不想麻煩他人、令有困難的國家更有負擔,更不想恐慌擴散,而且社會教育亦教他們「改變不了便要接受」的道理,既然處於地震區,就要作好準備,從小便多作防震演習,所以災後市民情緒看來鎮定是有原因的,不過李醫生指,人總會有驚的情緒,這種驚慌總要有地方爆發出來,所以日本人酗酒的情況嚴重、因緊張而起的腸胃病又特別多,而當地的精神病的病發率較香港更高,而學童欺凌事件及偏高的自殺率都是一個情緒宣洩的現象。李醫生指,當地常有發生員工於辦公室突然死亡的個案,甚至有家屬訴諸於法律,成功要求公司賠償。種種情況都看出,其實過份抑壓,對整個社會生態都是害多於利的。

相比起香港,李醫生認為這是個很神經質的地方,每當有些少事情發生,便擴散得奇快、節奏急速,令港人的焦慮症多於抑鬱。就搶鹽事件來看,他認為主因當然是無知與易受動搖引致,但李醫生指事出必有因,過去十多年,無論香港爆發甚麼疾病,市民所得到的資訊都不太足夠,好像每次也是搞出人命,政府才開始緊張。人對不確定的事情,往往都缺乏安全感,從而驚慌。當政府保護不了他們時,市民只有自行做點事,以為可保障自己。所以他認為政府除了告訴市民如今沒大危險外,亦應多教育大眾若有事發生應怎麼做,作適量的危難教育。

■日本人遇上災難卻保持鎮定,是從小所受的教育所致。

■盲搶潮已成國際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