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基因圖譜遭濫用

血漿基因圖譜遭濫用

【本報訊】科技發達,有好有壞。孕婦現可在懷孕滿8周後,透過驗血知道腹中塊肉性別,但成功從母體血漿破解胎兒基因圖譜的中大化學病理學講座教授盧煜明狠批,有關方法原意是偵測胎兒有否遺傳病,倘只為知道胎兒是男是女,根本是濫用科技。
盧煜明97年首次發現孕婦的血漿內存有胎兒基因,藉此開創無創性的產前診斷,排出胎兒基因圖譜,及早確定有否罹患如唐氏綜合症或地中海貧血症等遺傳病。

內地客 歡迎新技術

對於有醫生透過類似技術,檢測母體血液內有否帶有屬於男性的Y染色體,以確定胎兒性別,盧煜明批評此做法是濫用有關科技。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坦言,有關檢測胎兒性別的技術在私營醫療市場相當受歡迎,尤其是內地實施一孩政策下,不少內地家長為怕一再誕下女嬰,遂來港要求進行測試。靳說,據稱有關測試出錯的機會率為2%至8%。

數周大 性器未成形

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張德康則指,上述方法在公立醫院未普及,父母倘希望知道孩子是男或女,可用傳統超聲波檢查,「驗血知道性別理論上可行,但係臨床上好少用,因為除咗醫學理由,根本唔需要咁早就知係仔定係女」。另有婦產科醫生表明,只有數周大的胎兒器官根本尚未成形,尤其是性器官,醫生或父母也不可能憑肉眼確定胎兒是男是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