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給力:以為好右其實好左 幪面特首

文化給力:以為好右其實好左 幪面特首

早前facebook上瘋傳幾段短片,把《幪面超人》主題曲改裝,配上趣怪動畫,惡搞曾蔭權。短片原來是亞視《我要做特首》預告,港聞記者評語是「亞視玩命之作」。節目原來正是胡恩威個人騷。13集,講特區12個管治範疇,睇落,十足十特首候選人的參選政綱!

記者:何兆彬
攝影:陳陶鈞

圓方亂咁設計
蘋:《蘋果日報》 胡:胡恩威

蘋:你讀建築,搞藝術,怎麼會談起政治來?

胡:看歷史,建築是與政治掛鈎的,從中你會看到當權者的質素。我對政治有興趣有幾個理由,一,我在外國生活過,發覺外國人政治上已經尊重了建築了。他們有很多比賽,法國所有政府建築物立法,都要比賽,另外有規定,有些建築要給女建築師,有些給少數族裔,所以建築會百花齊放。回到香港,我接過很多freelancer,發現沒有自由的,建築物都有固定形式,一定要咁起,你告訴他這樣子不行──例如圓方,亂咁設計,如果我讀書時咁搞,點可能畢業呀?

蘋:點樣亂設計法?

胡:我舉個例,君臨天下鄰近凱旋門。我有個朋友住在上面,兩棟建築物很接近,出現了吹口哨效應!但因為屬於港鐵,每邊分一棟,結果就成了這樣,建築師在這上面是沒有自由的。在日本,政府尊重建築,東京的地很多是500呎500呎的賣,不鼓勵大面積,結果出現了小屋文化。當我問:為甚麼會這樣呢?就發現這是個政治問題。我發現在香港做建築師,好多好叻的人都好委屈,比起其他專業又是薪水最低。但從來沒有人爭取,這是與政治有關的。

蘋:於是想到政治與建築的關係了?

胡:為甚麼我們的公屋設計越來越差的,彩虹邨多有人情味呢。我讀書時開始參加進念,又見識了英國人的審查,他們很含蓄很高明,這就令我明白,創作與政治關係很大。電視也一樣,扼殺了香港人的創意,睇來睇去都一樣;收音機又一樣,只有幾種節目,例如卡卡卡卡的笑,四個台都一樣,這令到香港人越來越蠢。

■《我要做特首》海報,有點踩界味。同系列設計亞視原定張貼在紅隧九龍入口宣傳,但廣告代理以「不適合展示」為由拒絕刊登。

■黎達達榮(左)負責動畫、陳浩鋒(右)負責改歌詞惡搞,技術性問題他們願意講,但政治呢,就讓胡恩威負責答。

■黎達達榮的《幪面超人》惡搞MV一出,網民普遍受落,但「網上班《幪面超人》fans鬧到死呀。」

■由曾蔭權到梁家傑、梁振英、唐英年,好Kubrick哦,如果是台灣選戰應該可以出產品吧!

霍震霆霸個位做乜?

蘋:以上問題,歸根究柢,是由於沒有民主吧?

胡:不只是民主問題,而是人的質素。大家都認同新加坡沒民主,但他們這十年來進步很大,李光耀很值得尊重,他懂得利用獨裁權力去搞好新加坡,又是個知識分子,他的獨裁不是用來替自己找着數,而是叫政府的官都去讀書。

蘋:但這種獨裁制度是靠人,管治得好是撞彩吧?

胡:你就叫他撞彩吧。但也說明民主固然好,人民質素不夠好,是要付出代價。我也不會說新加坡那一套在香港會work,我們沒有像李光耀這麼叻的人鎮得住!香港五湖四海,其實值得發展民主,你這十幾年管治不良,人民一定要求民主的。你看從前麥理浩年代,從不缷膊,你要屋我建給你住,有貪污又有廉署。近日中東的問題,是政府拿着數,人民窮到死,爆是遲早的事。

蘋:新加坡政府看到人民所需,但香港政府卻不。

胡:不只看不到,他們甚至沒有去看,頂多需要時落去掃三日街……我覺得那個節目(按:《窮富翁大作戰》)好虛偽,住得嗰三日!做真人騷不可能是三日的,住一個月才知問題所在嘛。香港政府太封閉了,大家都躲在中環開會,如果把政府搬去深水埗/屯門,坐車都見到啦,現在他們每天只看到半山中環,不會知道的。

蘋:所以民主還是好的?

胡:我95年參選過一次(市政局)就明白為甚麼要民主了,朝早六點握手,然後去學校拜訪家長……下午去派單張,晚上再去家訪,當年我在北角區,有些大廈每層是有30個單位的,你會看到,原來有人這麼窮的。香港的精英就沒有這種經驗了,他們不明白人民呀!我覺得功能組別害死香港,就是因為這些精英永遠不會明白,他們子女在名校,點會覺得香港教育有問題呀!周梁、飛哥,落區選過都不同了。你話霍震霆要個位來做乜?霸住十幾年,結果只令政府權威下降。

蘋:你第一集說李華明及黃偉賢、狄志遠是千古罪人,因為94年劉慧卿的「全面直選」私人法案,三人投棄權票,結果只差一票落敗。這件事當年你就記住了?

胡:當年我就記住,我好深刻印象!李華明他們當然是千古罪人啦!他們是民主派,怎可能不支持卿姐的,如果過了過癮好多喎,就算是回歸要復活功能組別,情況也大大不同了。

■第一集出街翌日已有人上載YouTube,胡恩威:「我想做的是一個讓老師學生一齊睇的通識節目。」

■有說亞視是中央十台,好多內容不能談,例如六四。「睇你點掂啫,如今中國也在進步,其實這些節目不過是情緒消費,政府有真功夫,就真金不怕洪爐火。」

香港地少人多是騙局

蘋:第一集出街毀譽參半,大概是大家都沒想到這是你的個人騷?

胡:第一集只是導讀。後12集每集講一個主題:教育、醫療,有一集講地產,我咪同新加坡比囉,我比較兩地的覆蓋率,做了分析,得出結論:香港地少人多是騙局,香港大把地,但只用了20%,地產佬儲埋幾多地?我有個朋友生了BB,完全無地方住,曾蔭權仲叫人生三個!新加坡普通家庭住千呎,中等收入的,毋須首期就有樓。你又可選擇租,租金佔薪水25%,這很合理。我一個朋友,月入5萬,兩個孩子,太太湊仔不工作,請了個菲傭,但租金就佔了2萬,剩下3萬,等於整個家庭每天用$1,000,壓力很大,工作丟了怎辦?

蘋:你的建議,是香港應向新加坡學習?

胡:完全可以。新加坡的官一年會來港收風兩次,回去再根據香港的政策改良,要寫報告,不是鬧着玩。

蘋:其實你講這麼多,也明知政府不會聽你的吧?

胡:我唔知,或者換個特首可能會聽呢?但我想,任何想香港好的人,都應該考慮。

蘋:其實官商勾結,這麼多利益糾纏在內了,你的構思能實現嗎?

胡:不,香港傳媒太多既定理論了。你試看香港最大的地產佬已經很國際化了,香港的業務比率不是那麼大的。佔最大份其實是政府,是政府揸莊。喂,新加坡很多政策是有邏輯的,但香港是慣性,話「唔得」「唔得」。例如做賭場,人家是暗暗做了十幾年研究才提出來要做,你估香港話搞迪士尼咁,話搞就搞?
香港比現在還窮時,是怎樣過?從前在徙置區,沒有綜援可下樓去賣粥,但現在不行,小販管理隊會來抓你呀,我們有五億在小販管理隊,是否用來發展小販更好呢?結構性貧窮是迫大家依賴政府呀!領匯又把小販都趕絕了。為甚麼政府這麼富,不買回領匯及兩隧呢?

蘋:你建議購回隧道,經濟上你是贊成左傾的?

胡:香港很怪異,政府政策是左傾的,我們的教育醫療都是歐洲式的;經濟上,你以為好右,其實好左,筲箕灣市價是$6,000一呎,怎可能發展商說是$16,000一呎就16,000?永遠是政治決定經濟的,當政治是左,稅率又低,政府就只好靠地產收稅,搞高地價政策。

蘋:香港的右派不會贊成購買兩隧吧?

胡:香港的右派不是右派,他們只反對與自己利益有關的,贊成甚麼,與他相信甚麼沒有關係。我就跟他們解釋過,買回兩條隧道,省回很多錢,不用塞車,那是社會成本呀!購回領匯,窮人有地方搵食,不用到處抗議,你同唔同意?

蘋:談了這麼多,以上內容同你個節目名有無關?

胡:有,你做特首就要處理這些問題囉。有份投票的,要識得揀!如果有得選,我們要問得透徹些,不要太兒戲。就算阿爺揀,也請不要太兒戲。

蘋:節目是給有得揀的人看,還是給市民大眾呢?

胡:我們遲早有得揀嘛!只不過給些甚麼你揀罷了,阿爺死都hold住提名權。那我們要逼(阿爺),你control得好,就管治得好,管治不好,自然是衝你啦,人民有好日子過,哪管你這麼多呢,現在可不是呀。

■「新加坡普通家庭住千呎,中等收入的,毋須首期就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