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鏡頭 量心跳熱刺新戰衣玩hi-tech

裝鏡頭 量心跳
熱刺新戰衣玩hi-tech

【SportsSurprise】現今體壇流行高科技戰衣,風潮終殺入足球界。熱刺率先引發裝備競賽,上周與研究高科技戰衣的美國體育用品公司UnderArmour(下稱UA)簽署5年5,000萬鎊的贊助合同,屆時球員穿着的「落場版」戰衣或加裝心跳探測器及主觀鏡頭等;但高科技戰衣「侵略戰」,對足球運動真的有莫大得益?

美國體育用品公司UnderArmour在1996年成立,主要研發更適合職業運動員穿着、發揮潛能的運動衣。
帶起裝備競賽的熱刺,與UA簽訂了5年5,000萬鎊(約6.2億港元)合約後,後者在2012/13球季起為熱刺提供訓練衣、球衣贊助;熱刺並非首支與UA合作的足球球會,後者已贊助了德甲漢諾威、日聯大宮松鼠、希臘阿里斯及墨西哥的特科斯大學生隊等。

「應配計時器及GPS」

UA研發的訓練衣「E39」是一件高科技緊身衣,在胸腹之間有一個電子按鈕,運動員的所有動作及身體變化等數據,會作無線傳送供即場研究(見附文),現已在美式足球聯盟(NFL)測試應用;功效在於令教練得知球員身體狀況,從而制定排陣、訓練課及預防隱性疾病等。球員亦可以從數據中得知究竟怎樣作改善,以及如何達至體能極限。
浸大體育系副教授雷雄德表示,這種像「炒埋一碟」的高科技球衣,多少可以幫助到科研人員收集球員的訓練數據;但要事半功倍,該球衣必須配備「計時器」及「GPS」(定位系統),否則作用不大。
雷雄德說:「我們平時向運動員收集訓練數據,都是要逐樣去做,現在一件衫着晒,球員不用再戴住多條電線去做測試,方便我們收集數據;但要在像美式足球或者足球員身上計算訓練強度,就一定要有計時器及GPS,因為他們不時在球場跑動,如果不知道球員跑動的時間及距離,測出來的數據作用不大。」事實上,高科技戰衣是否真正適合足球發展,仍是未知之數。不同類型的球類運動,規例及賽制均有所不同,如NFL與足球已分別極大;舉例說,足球每場比賽只可更換3名球員,縱使即場知道球員體能狀況,亦未必能夠可以作出相應調動。

熱刺早前在官網宣佈,與美國體育用品公司UnderArmour簽約合作。互聯網

能否「落場」屬未知數

此外,要在足球戰衣內設置高科技裝置,安全性亦為考慮因素;因為足球的比賽裝備不如NFL般有護身裝備,或會令球員受傷,而且戰衣亦需英足總及歐洲足協等官方組織批准,故熱刺球員最終能否穿高科技戰衣「落場」,仍疑慮重重。

即場研究運動員表現

UA的「E39」訓練衣(圖)能測量球員心跳率、呼吸率、皮膚溫度及衝刺速度等數據,這件與Zephyr科技公司研發的訓練衣,在胸腹之間有一個電子按鈕,啟動後運動員的動作及變化等數據,會即時透過無線傳輸作研究。

高科技泳衣被禁

製造商研發高科技戰衣讓運動員提升表現,最終目標當然為獲體育強國或著名運動員選用,從而提升全球銷量。不過,它亦有利弊參半的影響,如09年泳壇掀起以聚氨酯製造的高科技泳衣增加浮力,同年泳壇共打破超過100次世績,證明有礙公平競技原則,國際泳聯終在去年起全面禁止高科技泳衣(圖)。只是,高科技技術亦有助運動員減低受傷的機會,如NBA的魔術中鋒「超人」懷特侯活,所穿的壓力衣有助減低其腰部扭傷等問題;科技所帶來利害與否,視乎如何應用。

李寧崛起挑戰兩巨擘

世界足球市場,主要由adidas與Nike兩大體育品牌壟斷超過一半市場佔有率。本身已贊助世界盃及歐聯等大賽比賽用球的adidas,亦贊助世界多支頂級球隊,包括車路士、皇家馬德里、AC米蘭及利物浦等;05年他們橫向收購Reebok,擴大版圖至保頓及澳職聯。Nike本身亦擁有曼聯、巴塞隆拿、國際米蘭及阿仙奴等勁旅,更在07年收購英國老牌體育用品公司Umbro,擴大在英國的影響力。而中國「富起來」後,中國品牌開始染指歐洲球隊,除特步贊助英超伯明翰,李寧牌亦進軍西甲,今季贊助了愛斯賓奴及馬拉加(圖)。

運動裝備科技競賽

以前球衣的用料比較簡單,主要是棉或尼龍,但隨着各大體育用品牌利用科學研發,球衣亦成為球員的爭勝武器。例如之前有品牌採用貼身物料來製造球衣,從而減少被其他球員拉扯衣服的情況;而且又採用人體工學透氣網物料,提升球衣透氣度,令球員盡量保持乾爽,好讓他們於比賽時有更好發揮。另外,有品牌利用ClimaCool技術,結合排汗物料,在球員最高熱量及排汗區使用技術性網狀物料,令他們保持乾爽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