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呢區--香港仔Aberdeen難忘香港仔避風塘 陳敬然靠艇摘金

我來自呢區--香港仔Aberdeen
難忘香港仔避風塘 陳敬然靠艇摘金

花上5小時走訪香港仔避風塘,陳敬然(阿Ying)說像走進時光隧道,雖然兒時的「住家艇」被86年大火燒了、住過的木屋拆了、童年流連的安徒生會變了高樓大廈……但拾回不少遺忘了的童年回憶,甚至想到他的兩面亞運金牌、滑浪風帆事業,也許是「爺爺」隔代遺傳給他的。
記者:徐嘉華
攝影:凌樹輝
部份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1.爺爺的船
避風塘住家艇生活

有二十多年未上過「爺爺的船」,陳敬然那天說興幸自己有個不一樣的童年,造就現在的自己。

陳敬然對上一次坐在爺爺這隻船擺甫士影相,已是3歲的事,事隔20多年後重坐「爺爺的船」,阿Ying說親切得來感覺好新鮮:「阿爺是個好嚴的人,一落到船就好認真做『水上的士』生意(接客人出海觀光或釣魚),我們唔敢落船阻住他做生意,我7歲後就無再落船了。」

阿Ying三歲左右,曾在「爺爺的船」拍照。

阿Ying一家三口,樂也融融。

兩歲墮海險冇命

阿Ying的爺爺、父親兩代都是漁民出身,以捕魚為生,阿Ying兩歲時開始在香港仔避風塘「住家艇」生活,那時十幾人分住兩架「住家艇」,大小二便都在海上就地解決;他還試過跌落海,差點無命,他說:「是我阿叔話番我知,才知道我兩歲幾時跌過落水,是阿叔撿回我的命。」
86年避風塘大火(見另文)後,阿Ying一家才有機會住公屋,試過一次與爺爺在大海「偶遇」,才拉近兩爺孫的距離,他說:「有一次我練緊風帆,在海上撞到阿爺『車』人去深水灣,以後他就留意每天六點半新聞,看有沒有我的消息。」自去年嬤嬤過身後,年屆80歲的爺爺才退休。

2.貝璐道木屋區
與山頂富豪同「路」

阿Ying出世至兩歲前,都是住在貝璐道的木屋區內,後來木屋被人收回,才搬至爺爺的住家艇內;重臨貝璐道,木屋區早已拆了,但一條長命斜還在,阿Ying說:「我同阿哥細個都有哮喘,阿爸阿媽每天孭我們上落木屋。大個仔後發現這條貝璐道另一邊通往山頂,我可能阿Q,覺得好驕傲,原來我們同山頂有錢人用同一條路。」

阿Ying出世住的木屋區,就從這個貝璐道路牌旁直入,他說此英文名好型。

3.安徒生會
度過開心童年

雖然眼前這些高樓大廈並不稀奇,但在阿Ying眼裏,卻是他小一至小六期間留下不少腳毛的地方。這些大樓前身是平房式的「安徒生會」,是阿Ying跟哥哥的日間託管學校,那6年間,每天課餘、午餐甚至暑假,都在這裏度過,他說:「父母要工作,就把我同阿哥託管這裏,以前這裏是個山頭,我的功夫、單車、足球都是在這裏學識的。」

阿Ying背後的高樓大廈,前身為安徒生會舊址。

4.街市大牌檔
早餐必食西多士

這個漁光道街市大牌檔,阿Ying由細食到大,第一次食西多士亦在此地,他說:「細個來食早餐,老竇一定叫西多士,我細個食西多士,會用上半支糖漿。」訪問那天叫了三份西多加三杯凍飲,埋單51蚊,便宜得不得了。阿Ying說從西多士開始愛上甜食,現在牙齒十隻有九隻補過,令他後悔莫及。

結婚後還是住香港仔的阿Ying,最難忘大牌檔的西多士。

5.石排灣的中學
最緊要有自信

由細到現在結婚生子,阿Ying都是香港仔居民,就讀區內的中、小學,他原本中學的校址變成教會。當大部份家長都重視仔女的學業,Ying爸卻有另一套想法:「阿Ying自細膽小怕事,我就想辦法去訓練他的自信、膽量,因自信心、想像力、創造力是自細培養。每年暑假都會讓他去學嘢,足球、行山、跑步到中一開始的滑浪風帆,在這些方面慢慢建立自信。」

這間浸信會的前身正是阿Ying的中學校址。

後記:兩父子

採訪那天,多得陳父向公司請假,揸住「爺爺的船」,和兒子在香港仔避風塘漫遊,笑談阿Ying兒時點滴;海水依舊,人面全非,避風塘留給兩父子是無盡的開心片段。陳父希望日後能帶孫兒落艇,感受一下「水上人」生活。

滑浪風帆了得的阿Ying(右),那天駕着「爺爺的船」時顯得十分生手,幸好曾出海捕魚、現在醫院打工的陳父在旁細心指導。

陳敬然小檔案

綽號:阿Ying
年齡:28歲(13/12/82)
身高:1米74
體重:65公斤
婚姻狀況:07年10月結婚(兒子陳靖1歲半)
職業:全職滑浪風帆運動員
威水史:10廣州亞運金牌
08北京奧運第6名
06多哈亞運金牌
02釜山亞運銅牌

知多啲
香港仔火燒連環船

86年12月26日凌晨,香港仔避風塘的一艘「住家艇」首先起火,瞬即蔓延至附近船艇,由於停泊的數百艘船均用繩纜繫上,形成火燒連環船,大火持續4個多小時,來自330個家庭約1,700名水上居民受影響,事後大部份人搬往附近的公屋居住。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