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日本核危機引起不少國家對核電發展態度轉保守,核電相關股股價上周顯著受壓。不過,分析師均認為,市場反應有點過火。高盛更專程為核電股進行壓力測試,結果顯示最懷情況下,這類企業盈利只會回復到06至09年水平。
以美國及中國為例,兩國均暫停批出新核電項目,歐洲國家如德國、英國、法國及瑞士均將原有新能源計劃重新檢討。
高盛:收入最多跌9%
有見及此,高盛為上海電氣(2727)及東方電氣(1072)等五隻電力設備股進行壓力測試,結果顯示最差情況下(2011至13年度完全沒有核電收入),預計上海電氣以及哈爾濱動力(1133)只會返回06至09年水平。在高盛預計的基本情況下,對電力設備股的收入影響只有8%至9%。
上海電氣年度報告披露,06至09年度純利分別為20.49億元(人民幣.下同)、28.15億元、25.33億元以及24.53億元;哈動06至09年度盈利分別為10.2億元、15.27億元、10.4億元及6.06億元。
三星證券分析師趙永輝認為,目前內地核電站並非位於地震帶,且使用核電技術亦較先進,預計今次事故長遠不會影響內地發展核電。由於今次核危機的事態仍未明朗,目前難以評估事件對核電發展影響需持續多久。不過,他認為,本港核電股股價已過份反映今次事故的影響,令這類股的估值相對偏低。
風電股升幅已透支
由於核電發展步伐勢將放慢,自然需要代替品。高盛認為,火電、天然氣及水電,相較於風電而言,可能屬較高的替代品。該行指出,火電、天然氣及水電發展已具一定規模,且天然氣及水電均屬低排放,甚為可靠。
高盛指出,風電短期難以擺脫電力不穩定及電網接入等問題,加上目前內地核電廠主要位處沿海地區,風力相對其他內陸地區為少,因此,該行認為,近期風電股升幅已脫離行業基本因素。
元大證券替代能源研究員李敏認為,日本核電廠洩漏輻射後,核電產業投資氣氛受創,核電股估值重新評估,雖然部份個股有「跌過龍」迹象,但由於輻射洩漏危機未除,現階段未宜低吸,由於歐洲及日本風電設施近飽和,故太陽能產業長遠發展較好,故太陽能股更值得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