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日本大地震引發核災難恐慌,再次引起民眾關注居住環境是否會受地震影響。中國地震專家經多年勘測,已勾畫出內地21個人口密集城市地震斷層帶所在。專家呼籲,國家應根據這些地震斷層區畫圖,立法禁止在這些斷層帶上起樓,以減少地震造成的傷亡。
所謂地震斷層帶,是指大地震後造成的地表破裂帶,又稱地震斷裂。研究顯示,在地震斷層上的房屋倒塌和人員傷亡都相對嚴重。如建築樓宇時避開地震斷層,可能有效地預防地震傷亡。
指可有效減少地震傷亡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徐錫偉前日在一個公開論壇上表示,當局多年前已開始「中國地震活動斷層及地震危險性評價」,他作為首席專家,參與了對內地21個經濟發達、人口密集、有斷層活動城市的研究,成果繪製成圖,當中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南京等重要城市。
徐錫偉指出,在這些城市探測到130條斷層帶,確定有26條有活動;中國全國至少有495條地震斷裂帶,已調查的只是其中部份,預計要到2020年才可全部勾畫出來。他建議國家應根據這些調查結果,立法禁止在地震斷層上興建樓房,以有效地減少地震造成的傷亡。
徐錫偉表示,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後,他曾到成都彭州市龍門山區一間學校調查,發現一條斷層從學校操場通過,隆起兩米高,在斷層旁邊能抵7級地震的教學樓,雖有很多X字形裂痕,但結構無大問題。他認為在斷層上起樓,地震中很可能會遭破壞。類似情況在台灣、日本地震也發現。
寧夏斷層只能建綠化帶
徐錫偉無具體透露哪些城市發現活動斷層帶,但稱上海、廣州、天津、瀋陽等不會發生6.5級以上大地震危險。北京早在2002年,已畫定存在的地震危險區,目前已確認市內兩條斷層無活動,四環路內市中心區不會地震。徐同時認為,北京建築物的防震標準很高,相信問題不大。
據悉,寧夏銀川市中心發現有一個活動斷層,當地政府規定該斷層200米範圍內禁建任何建築,只能建綠化帶。目前內地已發現兩條最大的地震斷層,一是1920年寧夏海原8.5級大地震所形成,長度為230公里;另一是1976年河北唐山7.8級大地震斷層,長8公里。
《廣州日報》/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