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危機逢日地震 添不明朗因素中國本月未擺脫貿赤

歐危機逢日地震 添不明朗因素
中國本月未擺脫貿赤

【本報訊】中國2月份意外地出現73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為自去年3月以來首次出現貿赤。中國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昨透露,逆差局面在3月仍未改變。他警告,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還持續,全球經濟受到歐洲債務危機、中東局勢動盪及日本地震等突發因素影響,增加不確定性。

摩根士丹利亞洲非執行主席羅奇表示,全球經濟復蘇可能受到一系列「強烈衝擊」的威脅,這些衝擊包括日本地震、歐洲地區融資問題、中東地區動亂及油價上升等。
羅奇昨在北京表示,全球經濟從08至09年衰退中的復蘇步伐仍疲弱,上述種種利淡因素就變得沒有緩衝餘地,「我們對全球增長看法太樂觀」。

羅奇︰全球復蘇步伐仍弱

事實上,中國貿易逆差之局,已令市場憂心全球經濟復蘇步伐難添動力,加上日本是中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地和第五大出口目的地,目前中國仍難評估日本地震對其影響。但陳德銘以肯定口脗指,中國現在貿易順差的9%,都是對着一個出口大國,並預計全年的貿易順差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在去年3.1%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

陳德銘

中方冀美減貿易限制

陳德銘口中的大國正是美國,他更多次提出要求,希望美國能夠開放對中國出口的限制。「我們不能想像,(美國)一方面有很多制裁中國的法案,另一方面又要和中國貿易平衡。」中國希望在這方面更添靈活性,使中國的貿易能夠更平衡。
陳德銘再不點名批評美國,是由於中國傳統的比較優勢,正受近期國際形勢影響而逐步削弱,此令宏觀調控的政策更趨穩健。
繼美國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QE2),日本亦史無前例地「放水」救國,日本「救國錢」會否變為投機熱錢仍有待觀察。陳德銘也說,全球資金的流動性過剩,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通脹預期的壓力加大。
他續稱,中國受國際因素的影響,也面臨環境資源約束增強,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成本上升等因素。
面對新形勢,陳德銘稱,「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堅持進口和出口並重,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把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