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生活過得舒適美滿,在街頭露宿和在狹小板間房居住的弱勢社群,因貧窮及種種原因,無法擺脫窘境。香港青少年服務處推行「活在那裏」社區關懷計劃,讓青少年透過工作坊及探訪活動,加深對籠屋、板間房及露宿者實際生活的認識,並關懷弱勢人士的需要。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7,000元支持此計劃。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社工譚偉浩稱,是次計劃招募一群青少年擔當義工,分兩次到油麻地露宿者之家和深水埗區的舊式唐樓探訪板間房居民,又探訪區內露宿者。該中心安排30名青少年義工先參與工作坊,讓他們初步了解採訪對象所面對的困難及溝通技巧。「義工中有學生,亦都有在職人士,佢哋會同籠屋居民同露宿者對話,又送上關懷同鼓勵」。
助重回生活正軌
譚表示,不少露宿者因過往不愉快經歷,對人失去信任,把自己封閉起來,義工主動與他們傾談,又送上關心,希望可以重建他們對別人的信心,從而打開心扉,有助重回生活正軌,脫離露宿生涯。
早前該中心與義工帶同一些生活必需品,到油麻地露宿者之家及天橋底探訪。露宿者之家為慈善團體,為露宿者提供免費床位,每天由晚上6時至翌日9時半開放,並鼓勵受助者日間外出工作。就讀基督教女青年會丘佐榮中學的陳同學和何同學到露宿者之家探訪後感受深刻,異口同聲表示:「我哋覺得社會唔應該歧視露宿者,雖然佢哋將自己同社會封閉起嚟,但係每個人都有自己專長,應該幫佢哋重過新生活,希望政府撥多啲資源,關注露宿者嘅需要。」
送毛巾冲凉梘液
露宿多年的68歲謝伯,現居住在油麻地露宿者之家,見有學生義工到訪,又送上毛巾及冲凉梘液,倍感溫暖。謝伯更主動與義工閒談,言談間面上流露出開懷笑容,他坦言平日甚少機會與外界接觸,當日的探訪,讓他感受到社會人士的關懷和鼓勵。
曾為露宿者的瀟灑哥當天回露宿者之家探訪,他向義工娓娓道出心底話。他表示,大部份露宿者都因為賭博、濫藥或者失業,引致財困而淪為露宿者。過去的事已不堪回首,經社工協助後已脫離露宿者生涯,現已找到一份工作,並重建安樂窩,過回正常人生活。「社福機構專戶」捐款編號S0006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
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渣打銀行:447-0-667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