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雌性熊貓 交配要講眼緣

話你知
雌性熊貓 交配要講眼緣

全球只有317頭圈養大熊貓,野生也只有千多頭,因大熊貓出生率低,不少在母親體內已流產。大熊貓5至7歲踏入性成熟期,雌性最佳懷孕期持續至20歲,但每年只有1至3天發情高峯期,錯失時機只待翌年,雄性幾乎要百發百中才可繼後香燈。

會有「假性懷孕」

如看對方不上眼,雌性大熊貓就算發情,也不肯交配,外國動物園及野外常有雌性寧死不屈,雙方大打出手。雌性大熊貓發情期或交配後,就算沒受孕,生理上也會出現疑似受孕現象,如荷爾蒙水平上升,稱為「假性懷孕」,連專家也易誤以為牠懷孕;就算真懷孕,胚胎也可能被身體自然吸收,流產可能性更是人類的兩三倍。
照超聲波能最準確確定大熊貓是否懷孕,但大熊貓受精卵子,會待出生前兩星期才到子宮壁並發育,此時才可照超聲波確認。大熊貓一半機會懷雙胞胎,但未必可全部順利出生,這也是大熊貓瀕危原因之一。
雌性大熊貓懷孕會減少進食及動作較慢,母性強,多會主動照顧嬰兒,找岩洞與子女休息,但雄性很少發揮父愛,洞房過後便「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