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年初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到埃及到現在的利比亞,中東北非的革命浪潮仍然澎湃,惟「茉莉花革命」引發的骨牌效應,推至第三塊──利比亞狂人卡達菲──竟停滯不前。有人擔心若西方盟軍未能攆走卡達菲,將後患無窮。
突尼斯人自焚引爆革命
去年12月,「維基解密」揭露鐵腕管治23年的獨裁總統阿里政權腐敗,燃起突尼斯人反政府的決心,而失業大學生自焚抗議社會不公成了「茉莉花革命」導火線,全國多處爆發示威迫使阿里連夜流亡到沙地阿拉伯。
埃及人從突尼斯人學會推翻獨裁者,網民透過社交網站號召「憤怒日」遊行倒總統穆巴拉克,示威者在開羅解放廣場半個月的堅持,上月推翻統治30年的穆巴拉克。
革命之火燒至利比亞,狂人卡達菲在位41年,敢怒不敢言的人民受突尼斯、埃及革命刺激,上月中群起反卡。卡達菲與阿里、穆巴拉克不同,為保江山,出動戰機、坦克對付示威者,將國家變戰場。一旦卡達菲擊退人民力量,浩浩蕩蕩的中東北非民主浪潮會隨之退卻,更會為巴林、也門、伊朗甚至北韓等獨裁政權樹立「榜樣」。
本報記者/美國《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