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消息的真偽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消息的真偽 - 李兆波

投資市場充斥着不同的消息,有人稱之為謠言,我認為叫資訊較合適。因為謠言是負面的,顯示接收者照單全收而不經分析,相反資訊是經過分析後才接收。很多時,那些資訊不全是假,而是不全面,接收者不可以靠片面之詞而相信。現今有互聯網,要引證資訊的真偽不太困難。
這幾天盡是炒賣電力股甚至鹽的消息,當中多少是水份大家可以查究。我在大學時主修物理,雖不是物理學家,但亦有修讀「核子物理」,當然不會貿然搶鹽,否則飲大量海水也可抗輻射,何必花錢買鹽。
總理溫家寶較早時呼籲,香港要有長遠的科學發展計劃,因為科學叫人多思考,不會盲目相信別人。在複雜的金融市場,不加以分析一定會輸掉不少金錢。以香港這幾天的表現,不難理解為甚麼有不少人會誤信回報不合理的投資產品。

多思考 忌盲從

有一次在台北的九份遇上八號風球,的士司機立刻坐地起價,當時我並未相信他們說的沒有巴士回台北,因為一般大城市在掛八號風球後的一兩小時內,是不會立即中止所有巴士服務,加上我見到巴士仍往山上去,我相信巴士服務未中止。等了不久,果然有巴士下山回台北,我在上車前還向那的士司機扮鬼臉,顯示我分析的正確。
當然,沒有知識及分析能力,不要貿然堅持。要是當時我的判斷錯誤,回頭乘的士,那些司機肯定會再加價。
日本人的質素甚高,二戰的兩顆原子彈後不久,他們復元過來,相信今次不會比那次差。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