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手記:日傳媒尊敬逝者如禮儀師

採訪手記:日傳媒尊敬逝者如禮儀師

早前在香港看過一齣日本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影片中由本木雅弘擔當主角的禮儀師,用心處理每具遺體,不管是自己認識的,還是素未謀面的。這位禮儀師懷着一顆尊重逝去者的心,牽引親友用心送別死者。
採訪日本大地震,觀看當地電視及報章的報道,從來沒有發現令人感到不安、殘缺不全的遺體。相反,一名失去家人、失去家園的女子坐在廢墟的圖片,更令人傷感,更讓人震撼。

人生無常 尊重生死

我不斷反思,災場的新聞圖片和電視影像並不是靠煽情嚇人,而是讓大眾對採訪對象寄予同情,同理同心。日本傳媒處理災場的做法,猶如電影中那位禮儀師處理遺體,都是懷着尊重逝去者的心進行送別,感動心靈。
過去走過不少天災人禍的採訪場景,每次如暮鼓晨鐘,讓我警醒人生無常,善待自己生命之餘,還得尊重別人的生與死。
日本大地震,大批記者連夜趕程,希望搶先報道災情。誰也猜想不到,大地震引發海嘯後,福島核電廠接連爆炸,洩漏核輻射潛伏更大危機。有香港傳媒行家基於安全考慮,撤回香港。
想起了八九年北京學運,當年大批香港記者北上採訪,後來局勢緊張,更傳出北京部署血洗天安門廣場,為了僱員的安全,不少新聞機構急召記者返港,但有更多記者要求留下,面對公司下令撤離廣場,有人寧願辭職,以自由記者身份,最後見證解放軍血洗天安門。
記者走到採訪最前線,往往吉凶難料。雖然只是短短六日,但我有幸在自己可承受風險的範圍內,留守日本履行記者天職,緊守見證危情的信念。
記者 林社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