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浩劫,說不完的社交話題。除了日本人臨危難時的修養,鄰國的情緒反應,也是全球一大看點。
「網絡有二百多萬條華文短訊,歡慶『小日本你也有今天』;但同時,又爆發日本奶粉的搶購狂潮。」知識份子說:「有沒有看電影黑天鵝?人格分裂,精神仇恨日本,物質癡戀東洋,也是民族基因的一個黑白老鼠的研究方向。」這個老話題,我有點煩:「什麼DNA呀,今天,看了地震的反應,人人都跟着引用,不太健康吧,總要有點獨立思考喲。」
大家不作聲。一位律師說:「日本人的冷靜,只是一種『延緩反應』,有人說,在突如其來的大變之中,心理調不過來,即時的反應,不可當真,要Cooldown之後,才知道痛。」
「也有道理,」我很嚴肅的說:「像身上中了子彈,剛開了個窟窿,一時的驚愕,不痛的,低頭一看,血如泉湧,啊,原來中了鎗呀,當大腦隨後產生了此一意識,就痛了。」
那麼所謂日本人災場不嚎啕大哭,不哄搶喧嘩,就不是什麼基因優異的問題,而是驚駭中不能作準的小腦條件反應。就像二十年前的六四清場,在驚愕中大家都激動?延緩下來,明白了,原來鎮壓帶來經濟增長,這才是真確的心理結論。
「我明白了,」我茅塞頓開:「西方新聞霸權,歐美日本,是一條船上的壟斷,攝影師故意不拍日本人哄搶和嚎啕哀號的場面,營造基因高貴的假象。要打破此一陰謀,像魯迅說的,自家屋裏有一窩臭蟲,要努力替人家的屋裏,也找臭蟲。希望華文傳媒踴躍發掘日本也有豆腐渣、也有囤積汽油轉賣圖利、也有官府核電採購貪污,這樣民族質素就會平等,就可以建立非西方的話語權。」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律師朋友大喜宣布:凡華人記者,勇闖災場,拍到一張日本人哄搶或嚎啕大哭的照片,只要登出來,他掏腰包每張打賞人民幣一百元。
「如果災民不讓拍呢?日本人很有尊嚴的。」一位記者朋友想想,鄭重指出:雖可以即場派錢,叫日本災民裝出喧嘩大哭的甫士,不肯的,加錢,直到願意為止,若成本太貴,超過獎金就不划算了。
「那麼你不可以自己扮呀?」我建議:「同文同種嘛,設計圖片,看上去是一樣的,這個儍瓜就破產了。」
「哦,原來有此漏洞,那麼我收回懸賞令了。」律師朋友說。
「看,這就是你正確的延緩反應了。」我答。論民族質素,不管有無知識,原來大家一樣的賤劣,尤其扯到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