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 鄧達智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 鄧達智

香港電影資料館十週年紀念推出特輯:《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中聯電影。雖然列出節目:「家」、「春」、「秋」、「人倫」、「大雷雨」、「孤星血淚」、「天長地久」、「春殘夢斷」、「苦海明燈」、「紫薇園的秋天」……等等擲地有聲50年代優質電影在自己影音室內早已珍藏架上(除卻不見發行「大雷雨」。)
畢竟電影不是電視劇,進入戲院在黑漆環境下欣賞光影藝術始終最佳感情。電影資料館的電影院不會像往昔一般寬敞,回去碧麗宮猶似在夢中,娛樂皇后總統新光大華光華同樂……的日子早成舊夢。畢竟那肯定是今天看電影的好地方,起碼觀眾是有心人。1952成立,1953推出創業作「家」,1964年停產,短短十數年,中聯為50年代的香港電影奠下一份追求優質作品的基石。「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是吳楚帆戲中口頭禪,一句平民社會嚮往守望相助的和諧口號,50年代貧苦日子的香港,面向未知的明天,不少避秦難民仍以為這南方一隅只是半時踏腳石,跳板。在我極小的歲數,曾聽過隔壁四邑鄰居安慰赤貧苦頭吃夠的幼兒:「待和平後我們便返回故鄉……」和平與故鄉的概念自此在童稚的腦海中定立,倉皇中的嚮往。
能夠有慈善家如嘉道理家族送豬苗(他們猶太人不吃豬卻尊重吃豬中國人)雞苗建兒童遊樂場已是民間樂道的好事,平常生活能一家大小六人一張戲票入場看白燕黃曼梨吳楚帆張瑛張活游梅綺芳艷芬紅線女任劍輝便是天大的娛樂。今天政府給的愈多,不快樂愈重,後遺愈深;最切的傷處將會是人民失去動力,忘卻自求多福的尊嚴!中聯電影是80年代重回香港,晚上扭開電視,一杯咖啡一支香煙攤開家課,邊繪圖邊跟白燕梅綺李小龍芳芳打交道後補而愛上的精品,錯過入電影院沉醉的歲月,電影資料館的安排成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