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抗逆力強屢次翻身

國民抗逆力強屢次翻身

日本民眾在地震海嘯大災難中,展示堅忍守序的精神,災民不搶掠、商家不坐地起價,反免費送物資,人人堅守公德,令外國人動容。這股重集體、守秩序、刻苦抗逆的大和民族精神,也支持日本戰後重建,一次又一次從天災人禍中翻身。

松下七精神團結之源

「產業報國,力爭向上……為世界文明努力……」日本最大電器公司松下電器旗下各工廠,每天開工前早會都會一起背誦公司的信條。著名的「松下七精神」,包括產業報國、光明正大、友好一致、奮鬥向上、禮節謙讓、適應同化和感激精神。
松下對七大精神都有解釋:產業報國精神是令員工更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光明正大是處世之本,公司不友好一致就是烏合之眾,奮鬥向上是為完成我輩使命,為人不謙讓就沒有正常的社會秩序,不適應社會大勢就無法成功,銘記恩情是克服困難和幸福之源。
簡單來說,松下七精神就是很強的集體精神,也是大和民族精神的核心。論者分析日本人民族性,通常都是從地理條件入手。
日本列島天然資源貧乏,國土狹小卻人口眾多,她又經常受地震、海嘯和颱風等天災威脅,令日本人有強烈的憂患意識,非常強調和衷共濟的集體觀念。過去日本以種稻穀為本,要靠人力集體協作,也塑造了刻苦勤奮的集體精神。
松下幸之助1918年創辦公司之初就提出松下七精神,令員工忘我工作,二戰期間產業報國變了為國家進行軍事生產。二戰打輸了,日本被美國佔領七年,軍事和政治給套上緊箍咒,全民將大和精神投入經濟建設,松下也回歸電器生產,1951年打入美國市場,之後引入西方技術有突破成長。

國民在危難中挺下來

日本也從戰後滿目瘡痍的廢墟,迅速踏上繁榮之路,製造了經濟奇蹟。日本1945年剛休戰時經濟接近崩潰,礦產只及戰前一成,農產只及六成,但國內生產總值短短六年已突破戰前水平;59年達到戰前兩倍。日本近20年經濟雖停滯不前,這股大和精神猶在,在危難中令日本人挺下來。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