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忍冷靜盡顯大和精神縱難掩惶恐 無躁動喧嘩

堅忍冷靜盡顯大和精神
縱難掩惶恐 無躁動喧嘩

日本災區糧水和日用品物資嚴重不足,但在這場世紀大災難中,日本人又再一次讓全世界人民看見他們自律、堅忍、冷靜的特性,無論從重災區仙台,到首都東京,記者沿途所見,都是井然有序,沒有爭先恐後,沒有爭執掠奪,從政府官員、媒體到平民百姓,沒有在災禍中怨天尤人、互相埋怨指罵,充份發揮了大和民族的團結精神。
記者林社炳、王子俊、姜偉康仙台直擊

雖然災區斷水斷電,災民要冒冷捱餓,但他們緊守秩序,魚貫排隊輪流領糧。即使進入庇護中心,臉上掩不住天災帶來的驚恐,但仍會保持冷靜,聚在電視機前等候災情最新消息,不會喧嘩吵鬧。
記者在重災區仙台市看到,無論情況多麼危急,居民都固守着家園,沒有出現所謂的大逃亡。記者接觸的每個日本人,他們都沒有緊張驚慌,呼天搶地,市面上沒有人趁機哄搶物品、街道秩序井然,居民均守望相助。
仙台市在地震後無水、無電、無煤氣,市區只有數間便利店於地震後仍營業,店外顧客大排長龍,記者發現每名市民購買的日用品,都是以「夠用就好」原則,未見有人整箱方便麪或飲用水買走,居民不會囤積或哄搶物品,理解其他人亦有需要,故每次只買一至兩日乾糧及飲用水。

自衞隊成員在石卷市救出一名四個月大女嬰。
美聯社

國難當前,日本職業聯賽球會新潟天鵝也出一分力,中場球員木暮郁哉(左)在新潟縣火車站附近向民眾募捐。
記者王子俊新潟縣傳真

日本球員街頭募捐

記者昨日轉到新潟,乘包車離開仙台,汽油短缺亦是另一危險,途中所見,油站外排隊入油車龍綿延數公里,亦有人手持鐵器皿排隊買油,車有車排隊,人有人輪候,無論人車,都以不影響其他道路使用者為先,在分隔路口自動斷隊,但無人會趁機插隊、攝位,後來者自動自覺走至龍尾跟隊。油站規定車輛每次只可以入10公升燃油,亦無人異議。
仙台計程車司機開到山形火車站,不想越界搶飯碗,安排山形計程車司機,接載記者前往新潟。記者昨傍晚抵達新潟火車站,在攝氏幾度寒冷氣溫下,見到多名手持捐款箱的市民,正高聲呼籲同胞解囊協助災民,上前查看,才發現站在寒風中籌款的原來是日本職業足球聯賽榜首球隊新潟天鵝的球員。
至於災區以外的民眾,在天災發生後也秉承自律精神。由於東京地鐵和羽田機場服務一度中斷,但民眾只會在大堂安靜等候,有年輕人見到長者站得累了,便讓座給老人家,也有站在前排等候的少女,讓位給婆婆上車。
民眾被困交通工具期間,也選擇耐心等候,有的閉目養神,有的則嘗試撥打手機,沒有人煩躁激動。東京、千葉縣的馬路因燈號失靈而嚴重塞車,但駕駛人士沒有胡亂響號,依然井然有序。
在災區至首都各處地點,民眾也依然守禮,在公眾電話亭排隊輪流打電話。超級市場貨架上的便當、三文治和杯麪雖然成為搶購貨品,但民眾仍會排隊結賬,商店也沒坐地起價,有的甚至免費派物資予災民。有民眾折騰10多小時回家後,原本關了門的便利店,也叫店員出來派食物。
天災發生後,日本學校停課,但大學生沒有袖手旁觀,擔心自衞隊人手不夠,自發組成救援隊,協助挖掘和救災工作。連平時視為擾亂治安的日本黑幫,也發揮守望相助精神,迅速向災民伸出援手,效率媲美政府救援。

宮城縣氣仙沼市一名小童提着兩樽清水,他臉上流露不屈的表情。
美聯社

地震毀現代化仙台

仙台在二戰時曾被美軍地氈式轟炸夷為廢墟,戰後重建成全新城市,居民主要是中產階級,66年後再次受到災劫,把這個日本國民重建的現代化城市摧毀。當地居民對這裏有着濃厚的感情,離開的人不多,由於火車暫停,市內只有一個前往山形的巴士站,有民眾排隊搭車,輪候的人也不多,但亦有義工服務乘客,怕他們排錯隊,耽誤時間。

本報記者直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