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廠爆炸引發輻射雨污染食水 可致皮膚潰爛

核電廠爆炸引發輻射雨
污染食水 可致皮膚潰爛

日本9級大地震,引發福島核電廠先後發生爆炸,廠內的放射物質外洩,升上天空聚成輻射雲,並不斷隨大氣飄移及散落。當輻射雲遇上暴雨或下雪,大量放射物質會隨之落下地面,若輻射雨及輻射雪接觸農田及水源,便會污染食物及食水。人體接觸放射濃度高的雨水,即可導致皮膚潰爛等症狀。
根據日本氣象廳天氣預測,福島今日將會下雪,而東京則下雨,加上吹東北風,放射物質大有可能從出事的核電廠吹至,變成輻射雨,危及市民生命。

輻射雨形成及影響示意圖

1〉核電廠爆炸,放射物質升上天空聚成輻射雲
2〉放射物質不斷隨大氣飄移及散落
3〉當輻射雲遇上暴雨,大量放射物質隨雨水掉下
4〉輻射雨接觸農田及水源,污染食物及食水
5〉若人體接觸放射濃度高的雨水,可導致皮膚潰爛、白內障、腸臟潰爛

註:放射物質會被雨水稀釋,人體吸收放射劑量逾6至7戈瑞(gray)才會有上述症狀,低濃度也會增加癌症風險及危害孕婦
資料來源:綜合醫生及環保團體資料

福島核電廠爆炸示意圖

1〉核反應堆的水是循環運作,將水泵進內核進行冷卻,而蒸汽則泵到渦輪機生電,蒸汽經冷卻後變成水泵回內核。地震後供電停止,水無法泵進反應堆,令內核溫度上升

2〉儲存缸內的非循環水,因內核溫度上升而不斷煮沸,若幾天內無法降溫,熱壓可令內核熔化爆炸

3〉當局試圖釋出蒸汽來降壓失敗,疑氫氣爆炸,炸塌天花板和外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