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路上 - 蔣芸

一個人路上 - 蔣芸

曾經看過一篇報導,執筆者跟着被訪者走過一條條大街小巷,聽她邊走邊說與這一區結緣始末,街道兩旁的風景人物在她成長的歲月中佔了極重的位置。咖啡廳、私房菜、水果攤、花店,熟人鄰居都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一聲聲招呼,一個個微笑問安充滿了人情味,也有了不同的象徵意味,那是都市的變遷與進化中也抹滅不了的。
我也曾在那一個城市住了五年,最初的離去十分不捨,後來的來來去去只覺得每一次都有了新的變化,曾幾何時,那城竟變成了那樣疏離,那樣陌生,因為沒有了家,客舍是過客的居停,找不到昔日風貌,我也變成了一個外來的人,有什麼辦法呢?而另一片土地四十多年的香江歲月,使我對這個城市更親切,更有歷史迴響,東南西北的港島九龍幾乎都走過,除了元朗、新界、屯門比較陌生以外,曾住過的區域,工作過的地方,有機會再重訪,仍然隱約記得的昔日,高樓大廈連綿起也遮蓋不住的往日面貌聲音與氣氛;都是那一個區域特有的。
最近這一年多,遵照醫生的吩咐要多走路,於是儘量步行,尤其喜歡在鬧市行走,也穿了一對舒適的鞋子,保暖的衣服,中環到上環,灣仔到銅鑼灣,尖沙咀碼頭到火車站,天橋上下,行人隧道穿越着一路上有看不完的風景,才想起以前車來車往只記住停車場的位置與進出口處,只留意車程與道路狀況,把自己固定在一個駕駛座位上,其實更像是捉錯用神;行人的眼與駕駛者的着眼點分別太大了,只一方車窗與顧盼自如的,四周面面觀差別更何其大。只要還走得動,迎着風,迎着太陽,走呀走的,有金子在地上也懶得去執拾呢,只感覺這自由來去的觀賞與停停走走多自在逍遙,這樣的日子才有如執到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