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略予修訂的臨時撥款決議案再提交立會,周三表決,因建制派歸隊,預料通過無疑。
由此可見,上周三臨時撥款在立會遭泛民議員採取棄權策略而被否決後,曾蔭權、曾俊華、建制派的危言聳聽言論實在是其心可誅。曾俊華說議員不應將政治置於市民利益之上。曾蔭權說,「議案被否決,不僅4月1日起公務員沒有糧出,還有長者生果金以及綜援的問題」,又說「希望議員不要把個人和政黨的利益凌駕於普羅大眾利益之上」。
二曾這麼說的時候,難道沒有想到再提臨時撥款議案的後着?作為特首和司長,他們應該說些讓公務員和市民安心的話,而不是製造恐慌。這種恐嚇談話,目的只是要抹黑泛民議員,離間他們與選民的關係。而一些建制派議員、部份親中輿論,也乘機向泛民踩兩腳。
殊不知,這種恫嚇言論,不但沒有製造出恐慌,也沒有達到抹黑泛民的目的。電台烽煙節目中,不少市民支持泛民投棄權票,有人說:「泛民做得對,等政府知道不可以當民意無到,以為自己高高在上。」
事實上,包括泛民在內的社會上大多數略有認識的人士,都知道臨時撥款議案雖被否決政府也必有後着。泛民的棄權其實只是一次示威行動,以反擊財爺前一天與他們會面時,對他們提出的三大訴求全無回應,只是叫他們與各個局長談,擺出一副「我有票在手,你無我符」的神色。我們也知道,要財爺對泛民提出的三個訴求即時承諾,並不可能,但至少應態度誠懇地表示願意考慮,願與特首及各個局長研究,而不是說「咪派咗錢囉」,一副打發泛民的姿態。
絕大部份泛民議員都是地區直選產生的,他們投票取向須對選民負責,要冒可能在下次選舉失去選票的風險。多數建制派由小圈子產生,他們是支持修改後的財政預算案的,他們不出席會議投票才是不負責任。
財爺與建制派議員會面後,即宣佈派錢措施。這種等同蛇宴之類的小恩小惠,當然比注入強積金好,但熟悉香港經濟及關心香港命運的論者,幾乎看不到有甚麼人為這次的派錢喝采。陳方安生、王永平、林煥光、李鵬飛這些曾在港英時代甚有承擔的政治人物,都批評曾俊華修改預算案是「一錯再錯」。《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撰文認為曾俊華應馬上請辭,「這是對建制負責的唯一辦法」。《壹週刊》的「壹觀點」說「派錢箍票社會更形分化」,財經評論員李兆富更說派錢是「敗家政治」,因為納稅人都希望我們的錢能用得其所,而派錢就說明「香港不再用腦袋思考了」。
中央長期反對香港落實普選,其中一個理由是憂慮泛民得勢會大搞福利主義派免費午餐。然而這次主導香港派免費午餐的卻是建制派,相反,泛民着眼卻是長遠的利港利民措施。
有朋友認為,因派錢而使周日上街市民減少,是因為市民已不期望這個政府能做甚麼規劃了,因此不如現兜兜拿回一點錢好。不過也有些人對香港並沒有絕望,還是要在議會、在高官面前據理力爭,還是要到街頭向特首和高官抗議,希望他們拿出一點點良心,為市民做一些事情,而不是豪花在建政府總部、西九、高鐵、申亞這些好大喜功或討好北京的項目上,然後向市民施小恩小惠收買人心。
但正如許多關心中國百姓命運的人,在內地都被當做敵對分子一樣,香港掌政者也受中共專權政治的影響,把持反對意見者視為敵人了。向特首嗆聲並可能撞到一下,就是「對政權的挑戰」;議會中不違反議事規則的抗爭,竟被說成是向街頭暴力的延伸;帶孩子遊行,也被指為「用小朋友作為抗辯鬥爭的武器」了。
對這個政府來說,這個社會是不是人人沒有期待,任由它大陸化,任由它沉淪,只要有顆糖吃就好,政府也就萬事大吉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