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滙控(005)管理層將於5月公佈有關營運及成本策略性規劃,滙豐銀行行政總裁王冬勝稱,亞太區會尋求進一步集中資源、有效運用資本空間,若個別市場與環球效益(Internationalconnectivity)的貢獻不符,會考慮調整業務重點、資源配置以至分行網等。他看好今年區內收益,冀未來3至5年,區內非利息收益對整體經營收益佔比由目前約18%增至25%。
記者:劉美儀
面對英國監管當局開徵銀行稅及不斷收緊監控要求,滙控經常受到股東或投資者質疑,以英國為註冊地的理據,集團每3年,就總部所在地進行常規檢討(對上一次為08年),更易惹起外界對滙控總部搬回港的憧憬。
冀非利息收入佔25%
被問及集團是否已展開3年一度的總部註冊地檢討,王冬勝指此乃董事會決定,不作評論,但他重申,倫敦是環球金融中心,無論從法規標準以至國際業務營運的便利性,均屬世界認可頂級水平,基於時區的阻隔,他亦很難想像,集團經本港而非倫敦統管南美市場業務。
惟也指出,監管當局若不斷向銀行業徵收稅項,股東便會質疑,滙控「有何理據繼續以高成本的倫敦作為總部」,何不將節省的稅項支出,以股息回饋股東。
表明不接受高達55.2%成本效益比率的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早前指5月將舉行策略日,向投資者講解有關營運及成本的策略性規劃。王冬勝表示,規劃宗旨不是「為慳錢而東減西減」,管理層希望重新評估各個市場的優先發展次序,配合針對性業務方向,使集團投放的資源及資本更有效運用,個別地區經評估後,不排除會就資源投資甚或分行數目作出調整。
今年淨息差橫行機會大
他舉例說,現時亞太區內設有10個後勤中心,能否透過優化資源,集中至5個中心營運,亦可以是規劃範疇,但他強調,即使最終縮減後勤中心數量,亦有信心可透過內部調職,將受影響員工重新配置。
低息環境下,去年亞太區積極增大資產規模(增幅達四成),以業務量抵銷息差微跌影響,展望今年,他相信淨息差橫行機會頗大,年內冀透過提高非利息收益,及有效運用滙豐貸存比率低的優勢,增強資產、收費及存款等3方面收益平台。
亞太區除日本外,經濟增長平均逾7%,他指單靠自然增長拉動已「大把機會(增長)」,加上區內銀行要價偏高,滙豐對區內併購不會太積極,但會留意能創造股東回報的合適機會。
去年度滙豐(中國)稅前盈利增57%至25.65億美元,對集團稅前盈利貢獻佔比約13%。王冬勝料,內地市場盈利對集團貢獻佔比最少5年後才有望超越本港份額。另宣佈5月退休的滙控執行董事鄭海泉,目前擔任的滙豐(中國)董事長兼滙豐台灣區主席,接任安排仍在討論。
滙豐亞太區成本規劃部署
‧冀重新評估各市場的優先次序,配合針對性業務方向,使集團投放的資源及資本更有效運用
‧亞太區設有10個後勤中心,能否透過優化資源,集中至5個中心營運,亦是規劃範疇
‧個別地區經評估後,不排除會就資源投資甚或分行數目作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