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自然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回歸自然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沒想到E.Gilbert可以寫出像《最後的美國人》(TheLastAmericanMan)這樣紮實的傳記小說來。相對她的暢銷書《單身愛漫遊》(Eat,Pray,Love),她的其他作品如《Pilgrims》《Sternmen》更為可觀,就是不好改編成電影,也就沒那麼引人注視。
說《最後的美國人》像傳記小說,是Gilbert描寫主角EustaceConway有近像創造故事多於報導事實的筆觸。不過,看的時候,不用查究細節,真有其事與把事實誇大,把情節豐富,看起來精彩,想追看下去,真人真事已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說《最後的美國人》有故事性,父子衝突,兒子要證明給父親看:我是有此能力,夢想成真的,我是可靠個人的堅持,努力去把所有夢想,具體實踐出來的。
Eustace一生與大自然為伍,是個「現代泰山」來的。但他要做的不只是一個人回歸自然,他要把自己所嚮往的生活,介紹給下一代,他有生意頭腦,懂得把握時機,買下荒山野嶺,把自己的王國擴張,成為最受歡迎的夏令營地。他一生抗拒父親,其實心底下是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同、嘉許。父親獨裁尊橫,他反抗,可是他在自己的王國,同樣專制,卻因為他專制有理,倒有一班忠實信徒,樂意在那營地工作,不介意吃苦,不介意過極其簡陋生活。
Eustace是獨行俠,試過用了六十二天策馬橫跨美國東西兩岸,(同行還有其他志同道合者)。穿山越嶺是他的強項。他主辦夏令營,對入營的年輕小友作出嚴厲評語:「他們不認識世界,像機械人跟隨既定方式活存,他們不知創作與藝術,沒有生活的熱情。」這一群備受寵愛的少年來到Eustace的營地,很快就發現這位「現代泰山」根本不管少年的無理要求,入營便得「吃苦頭」,按照苛刻的營規行事。有受不了的提早退營,留下來的會發覺幾個星期下來,所謂吃苦是最好的磨練,有些年輕人改變了,懂得環保,意志堅強了,但更多是依然故我(人要改變,談可容易)。
Eustace的基本信念:人最可貴的地方是有意識,懂得自省。留意身邊新事物,留意一切細節,我們會從中獲益多。(Trytonoticesomethingneweveryday.Payattentiontoeventhemostmodestofdailydetails.)
Eustace今年五十歲,他堅持自己的那一套生活方式已有三十多年,他的執着和堅持,一點不容易,也一點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