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威濤,和之味飲食集團董事總經理,旗下有板長及板前等壽司店。他最廣為人認識的是,多次投得瀕危絕種的藍鰭吞拿「日本一」,贏得知名度亦換來環保人士咒罵,甚至在網上發起罷食行動。環繞鄭威濤的是非,豈止於此,旗下食肆被食環署暫停營業,與前妻的官司甚囂塵上,他一概處之泰然,「有我個名就係宣傳」。
記者:黃碧珊 攝影:程志遠
「最初去攞貨,啲供應商對我哋無信心,話唔可以直接賣貨畀海外公司,就算畀埋錢先都唔肯。」開日本壽司店是鄭威濤的理想,壽司店尤其着重新鮮食材,「啲貨唔好,畀最叻師傅整都唔識飛。」為了可在日本直接入貨,鄭威濤要在日本爭取知名度,以港人身份投得「日本一」,令他一舉成名,「家好多日本人都識得我,有縣政府向我哋拍門,叫我用佢地方嘅嘢。」
不過,由於藍鰭吞拿瀕危絕種,投得「日本一」亦激發環保人士不滿,在網上發起罷食藍鰭吞拿,一切衝着他而來。其實,早於08年首次投得「日本一」,鄭威濤已感受到壓力。「07年籌備東京第一間分店時,知道外國公司都可以投,又搵到出市代表,咁就去投。」最終以607萬日圓(當時約43萬港元)奪得,在香港得到各傳媒大肆「報喜」,但在日本則被當地人批評,「話攞晒啲好嘢走。其實我07年尾已經開咗赤坂板前,有半條留番喺日本。」
抗罷食 港以外分店出售
為減低日本人的反感,鄭威濤翌年開始,與認識的久兵衞壽司店合作競投。從09年至今,「日本一」均由鄭威濤及日本夥伴投得,今年更以3249萬日圓(約308萬港元)奪得。以日圓計,較首次投得價高逾4倍,打破築地99年以來紀錄。不過,雖然刷新紀錄,但香港報章對事件報道不多。對於相關報道逐年遞減,鄭威濤不以為然,「下年都會繼續投,但唔拎返香港,新加坡、中國、日本都有分店,投完咪畀佢哋食,唔好分國籍,都係我嘅客。」
能以積極態度面對眼前困難,只因訓練有素。早於05年,鄭威濤旗下壽司店曾因員工染上痢疾,被食環署封舖暫停營業。08年又因壽司蛋出問題,再被查封,「當時最難捱!唔理乜嘢原因,要做好內部清潔同個人衞生,要積極面對,無其他方法,惟有等食客接受番你。」
最難捱 旗下食店被查封
知名度令食店廣為消費者熟悉,但與前妻的訴訟,亦因個人知名度,由私事變成「新聞」,「公司嘅嘢已經進入法律程序,無得回應。佢(前妻)講就由得佢講,我唔需要回應,喺香港,講嘢無罪!雖然我得嗰四十幾歲人,但已經睇得好化。」
俗語說,「人怕出名豬怕肥」,鄭威濤卻說:「食得鹹魚抵得渴。」對他而言,「負面都係報道,總之出我個名都係同我公司做咗廣告。我明白大家(傳媒)都係搵食,有個尺度就得。」
鄭威濤簡歷
1986年 入行
1988年 赴日學藝
1990年 回港做導遊
1994年 引入日式班戟店
1996年 班戟店結業,夥友人引入日本味千拉麵
2004年 開設首間板前壽司
2006年 引入雪村串燒
2007年 在港開設首間板長壽司
2007年 在日本及澳門開板前分店
2008年 首位港人投得「日本一」
2009年 引入岡田珈琲
2009年 開首間自家烏冬專門店
2010年 與友人合資開板獎自家火鍋
近年「日本一」拍賣價
2008年
拍賣價*:607萬日圓(約43萬港元) 重量:276公斤
2009年
拍賣價*:960萬日圓(約82萬港元) 重量:128公斤
2010年
拍賣價*:1628萬日圓(約136萬港元) 重量:232公斤
2011年
拍賣價*:3249萬日圓(約308萬港元) 重量:342公斤
註:*折合價按當時滙率計
刻苦當學徒博赴日學藝
鄭威濤首次品嚐壽司,是中學時期,「中三嗰年運動會,有同學請我哋幾個人去佢爸爸間壽司舖食lunch,嗰時壽司好貴,食唔起,一食覺得好好味。」加上當時大部份年輕人都深受日本文化影響,鄭威濤中四便到同學的壽司店當學徒。
越心急越唔教
「如果你唔出嚟博,唔行快兩步,唔肯蝕底,會無乜前途,尤其喺香港,我好細個已經係咁諗。」為博師傅帶他一同赴日學藝,「返工時間由下晝6點半到凌晨4點。我6點返到去,所有下欄嘢擸晒嚟做。好多師傅都係咁練出嚟,越心急想學嘢,通常越唔教,費事教識徒弟無師傅。見呢個o靚仔咁勤力,有前途,反而仲會教你啲秘訣。」
由於任勞任怨,鄭威濤終於可跟師傅一同到日本,但做學徒即使每月加薪,積蓄亦僅萬餘元,不足以應付日本生活費及學費,「問阿爸借萬幾蚊,話去日本學正宗啲,佢點都唔肯,最後問阿媽。」帶着辛苦得來的3萬餘元,鄭威濤跟師傅赴日,「我去之前學咗兩個月日文,都講唔到,啲壽司舖唔肯請我。帶去嗰幾萬蚊,捱得幾個月貨仔,惟有成日揸住本字典,日咪夜咪。」經過約兩個月後,終在機製外賣壽司店找到工作,3個月後日文較流利,跳槽到拉麪店,最終在歌舞技町一家高級壽司店任學徒。
回想學藝時,面對3名日籍師傅,「最初會覺得佢哋恰我,家諗番,佢哋對我嚴格係好事。」嚴師出高徒,鄭威濤的日式連鎖店得到外間認同。不過,現在的鄭威濤似生意人多於壽司師傅,還有沒有親手做壽司?「間唔中,去到舖頭會自己整,做壽司係一種樂趣。」
創業賣班戟
辛苦到日本學做壽司,偏偏學成歸來,鄭威濤不做壽司,「返嚟有壽司舖用萬幾蚊請我,比起走時得3000幾蚊,已經加咗好多倍。不過,我唔做,我要搵多啲錢,大部份做飲食嘅都希望有自己舖頭。」
不做壽司,他跑了去當導遊,「90年代初,日本環境好,初頭都係跟吓,之後每個月有5、6萬,好市嗰陣仲有成10至20萬。」兩年後,日式班戟店在日本盛行,鄭威濤將它引入香港,原因同樣是盈利高,「開班戟店成本平啲,只要30、40萬就可以開一間,當係入門版。不過,呢啲小食熱潮好快就過,可能自己經驗唔夠。」
壽司已成港人必需品
班戟店結業,96年與朋友合資引入味千拉麵,「雖然唔係理想(壽司店),但透過特許經營,可以學到點樣運作盤生意。」儲資本、儲經驗,終於在04年開設迴轉壽司店。
「Itamae(壽司師傅)日文漢字係板前,壽司師傳整壽司(意念)幾好喎!」其後再開、咖啡、烏冬等日式店舖,「啲客當迴轉帶上面壽司係裝飾,開『板前』有師傅喺面前整。其他嗰啲係我為食,帶返嚟香港。」
面對日式飲食店競爭激烈,鄭威濤充滿自信,「有市場先開得多,呢啲係定律。家壽司係香港人必需品,好多人每個禮拜要食一次,就算唔係好鍾意食,點都會一個月食一次。我睇好壽司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