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電廠發生火警,隨時洩漏輻射,令核災難再次挑動日本神經。位於東京以北100公里的東海核電廠,1999年曾經發生嚴重核輻射洩漏事件,161人極速疏散,事件最終導致2死600傷。
曾洩輻射導致兩死
日本天然資源匱乏,全國三分一電力都依賴核能發電,但全國核電廠卻先後發生大小事故。已故前首相小淵惠三執政期間,茨城縣東海核電廠有工人疏忽職守,誤將16公斤高濃度鈾放入一個攪拌桶,結果3名工人受輻射污染,2人其後死亡,其中一名死者體內的輻射量,竟然超出日本規定標準1.7萬倍。
世人記憶猶深的最災難性核事故,是1986年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事故。
在核洩漏後,逾30萬人需撤離,而在方圓20至30公里範圍的高輻射污染區內,針葉植物、土壤無脊椎動物及哺乳動物的死亡率上升,動植物繁殖能力受損。
專家指,放射性物質無色、無臭、無味,肉眼不能辨識,必須借助精密儀器搜索,非常難處理,由於含有輻射,可引致癌症或白血病。如果發生意外時正值火警,物質更可隨濃煙散佈空氣中,連雨水也可成為污染途徑,波及周邊地區。
日本也曾受到核災難──核彈蹂躪。1945年5月二戰末期,美國動用終極武器逼日本無條件投降,原子彈投落廣島和長崎市一刻,巨大衝擊波令兩個城市旋即灰飛煙滅。
有倖存者表示,原爆一刻寓所窗戶在高熱下變成紅色,衝擊波挾玻璃碎將她狠狠撞向牆,當時全市如陷入地獄,活人像冰雕一樣融化,石頭變成液體,焦屍冒火。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