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相當1.1萬顆原子彈較神戶地震強千倍 也強汶川20倍

威力相當1.1萬顆原子彈
較神戶地震強千倍 也強汶川20倍

【本報訊】日本昨日發生黎克特制8.9級大地震,打破88年前7.9級「關東大地震」紀錄,成為日本史上最強地震。有專家指今次地震強度比關東大地震強30倍,亦比08年中國汶川地震強20倍,威力相當於1.1萬顆原子彈。不過,由於日本政府每次大地震後都會總結經驗,改善防震救災工作,因此傷亡可能比過去多次地震都要輕微。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陳龍生指出,昨日日本大地震的強度,比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強30倍,比08年四川汶川地震強20倍。他續稱,地震成因是太平洋板塊與北美板塊互相擠壓,造成地殼上下移動,即「垂直運動」,將海水向上推高,形成海嘯,他表示,幸震央在日本外海、深度在20公里下,因此所造成海嘯不及04年南亞海嘯廣泛和傷亡慘重。

混凝土建學校成避難所

台灣中央氣象局指出,按美國錄得8.9級強度計算,今次日本地震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1.1萬顆廣島原子彈的爆炸威力,規模大約是台灣9.21地震的275倍。亦有海外專家表示,地震規模每增加1級,所釋放出能量便增加32倍,估計今次日本地震威力,是1995年神戶6.8級地震的1,000多倍。
事實上,全球強度達6級以上地震,五分之一發生在日本,日本更平均每五分鐘就錄得一次大大小小地震,因此防震向來是日本政府的首要大事,尤其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造成十多萬人死亡後,日本便從建築、教育和立法各方面着手,減低地震造成損失。
鑑於關東大地震後發生大規模火災,此後日本政府規定學校採用混凝土建築,令學校成為地震第一避難所。其後數十年間,日本不斷修改建築法例,如95年神戶地震發生後,政府經檢討後推行「校舍補強計劃」,為提高陳舊校舍抗震能力。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主席何鉅業指出,日本對建築物用料和抗震標準要求極高,因此地震時最多只會見到建築物有裂痕,極少倒塌。

1923年 關東
9月1日發生的關東大地震,為日本史上最大傷亡的地震,約200萬人受災,此後9月1日成為日本的防震日。

1945年 名古屋
當年1月13日,在日本中部名古屋附近的三川,發生黎氏6.8級地震,造成2,306人喪生。

國民自小接受防震教育

日本政府又不停完善救災制度,如《大規模地震對策特別措施法》便規劃好地震應急預案,制訂各部門管理範圍和權限。95年神戶地震造成超過5,000人死亡,日本社會批評救護人員未能及時趕抵現場,日本政府隨即修例,要求自衞隊必須第一時間出動,協助調配救護人員救災。因此昨日地震發生後,自衞隊便馬上派出軍機偵察災場。
日本人自小接受防震教育,除課本資料外,一年最少有一次大規模演習,小學生都知道地震發生時,應馬上舉起書包保護頭部或躲到桌下,而且大部份家庭都備有應救包,內有急救用品和小量糧食。日本亦早已制訂各項天災預警機制,如昨日日本氣象廳早就計算好海嘯衝擊各城市時間,及早通知居民避難。

1995年 神戶
1月17日,日本神戶發生7.3級地震,造成六千多人死亡,在地震發生時,一條行車天橋整條震至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