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節開始 跨入電影行業

從電影節開始 跨入電影行業

電影節三月底開鑼,以為又來心水推介加揀飛攻略?戲癡影迷比我更專,何況網上預售昨日已截飛,無謂再花筆墨扮專家!歷時17天放映近450場,電影節牽涉觀眾嘉賓數萬人,要運作順利,負責策劃的全職及前線義工功不可沒。主辦單位今年首獲贊助請來學生作義工,可會成為入行門檻?

記者:蔡俊業
攝影:梁細權、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百名義工入門檻

曾買飛入場的你,定必見過身穿「HKIFF」官方Tee的義工團隊散佈各處:在門口派發場刊及宣傳品、於場館內維持秩序、在主禮嘉賓上台時當佈景板。到底為期兩周半的電影節需要召募多少義工?負責統籌義工面試及訓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高級營運及籌辦經理蕭紀柔(Ivy)說,今屆電影節共有100至120名義工,年齡介乎15至25歲,清一色為學生。細問之下,才知道並非年年有義工,「好似舊年(第34屆)就一個都無,之前就算有,都只係特定幾個部門同埋大型活動先有,好似之前試過喺添馬艦(第30屆/2006年)搞戶外放映,就需要義工維持秩序。今年唔同嘅地方就有好多個部門都有義工,因為今年有賽馬會贊助!」這個名為「賽馬會電影學堂」的計劃於2010年開始,由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資助期為三年,當中「青年義工團」計劃將每年一次,讓年輕人參與節目策劃、接待嘉賓、市場推廣或活動管理等相關工作,提升對電影製作的認知,主打活動包括1至4月協會主辦的「國際電影節」以及8至9月的「夏日國際電影節」。

a.今年電影節請逾百名義工,圖為二月底記招與本屆大使楊千嬅合照。

b.計我話,做電影節義工其中一樣着數就係近距離見明星!

c.HAF每年為不少亞洲導演的未完成作品尋找投資者,外界認識較少。

d+e.亞洲電影大獎

d

e

f+g.義工要學做「唱Code」,以協助編排電影節時間表。

f

g

由義工變長工

由面試、訓練到委派工作持續一年,正因如此,能減低以往招募時出現問題的機會。Ivy說:「香港實在有太多誘惑,有好多活動可以參加,要令到年輕人有興趣全情投入好難,佢哋好容易就會走咗去做其他嘢。以往試過真係有義工應承咗但最後無出席,所以唔敢太倚賴佢哋幫手。」不過Ivy承認問題現在也難以完全杜絕,惟有在面試時看人看得準一點。「因為好多時義工要面對好多陌生人,所以一定要唔怕醜,唔好驚,要主動同人傾偈,唔好匿埋,當然亦要有心,投入!」聽來虛無,再細問下,Ivy解釋說,「有心」無法偽裝,她分享一個面試個案:一名學生因介意普通話程度欠佳堅持不肯說,但觀眾來自世界各地,咪又係見人就問。「如果真係有人問你嘢,你係唔係唔答?」經解釋後,對方最終願意說普通話。「有心想做的話,一定會排除所有尷尬,唔會逃避。我去過韓國釜山電影節,見到好多做義工嘅大專生,佢哋英文唔算好得,如果講唔明,佢哋會繼續用韓文加埋動作令我明白,你會感受到佢哋嘅熱誠!」問到電影節能否成為加入電影圈的門檻?Ivy答道:「直接幫助就未必有,因為都唔會真係識到好多電影製作嘅人;同埋電影節播嘅多數都係獨立片,但呢種體驗好難搵,我哋好多做臨時工嘅都轉咗做長工!」言即,由義工變長工,再殺入電影圈,要走的路還遠呢!

邁克
■現為電影繙繹及本地知名專欄作家的邁克,九十年代初曾為電影節當編輯,專寫影片簡介,擅以二百餘字,將寂寂無聞的電影變成無法抗拒的「猛片」。

■Jacqueline:「鍾意電影嘅不妨入嚟電影節做,起碼對電影活動嘅處理或電影欣賞有快速認識,好似做filmtraffic都要做filmcheck,咁咪睇多啲戲囉!」

■Green:「我覺得電影節未必係一個直接的門檻入去製作電影,但係點都有幫助!」

有機會參與製作

8月開始招募,1月埋班,事前協會容許學生義工在市場推廣、營運及電影節目三個範疇選擇,Ivy笑言其實每項選擇人數差不多,「Programming比較多人揀,可能牽涉揀片、刊物編輯,又要睇好多舊影評同報紙做dataentry,甚至要睇片寫報告,外人好少接觸,覺得神秘啲啦!」多人揀不等於啱自己,今年獲選作電影節義工,就讀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三年級的莫育權(Green),面對三揀一,本來棄電影節目而選市場推廣,全因去年到藝發局實習,更曾因參選大專生短片比賽「鮮浪潮」落敗,「想知入面嘅運作係點,睇吓其他人嘅level去到邊!」他主要協助「鮮浪潮」的行政工作,諸如收片、協助安排播放rundown、甚至出書仔、排版統統都要做,「發覺原來藝術行政都係一項幾有趣嘅工作。」電影節規模更大,新事物更多,惟初時根本未有市場推廣工作可做,後來他得知協會方面想找人拍making-of,喜歡拍片的他自薦成功,喜出望外是所拍正是關錦鵬執導的短片《上河圖》。「入嚟之前無expect過有關於製作上嘅嘢做,突然間有咁嘅機會,仲要係關錦鵬,我一直都好鍾意佢嘅作品。」而更實際的,是能從中體驗夢工場的現實生態,有嘢落袋。「Feel到佢哋好緊張,同埋覺得自己咩都唔識,例如鏡頭擺位、拍攝流程,同學校教嘅真係兩個level;Technical嘅嘢可以畀錢請出面啲人去做,但要拍自己嘅作品就要再讀多啲書!」

■Green(右)和《香港四重奏II:MHotel》之泰國導演合照。

■關錦鵬的《香港四重奏II:上河圖》:以13分鐘真實車程,講述一班剛看完電子版《清明上河圖》的乘客故事。

■Ivy說負責「電影節目」的義工有機會先睇片寫報告,讓全職人員作揀片參考。

首先要搵投資人

除電影節外,於3月舉行的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同樣矚目。其主旨是為未完成的亞洲電影項目尋找投資者,今年共有28個項目參展,高級經理廖婉紅(Jacqueline)正是幕後搞手之一。11年前她在演藝學院電影系畢業,04年轉職貿發局,當時他們正籌備復辦HAF,她說自己熱愛teamwork,如果將視角放大一點,整個香港的電影業其實跟自己屬同一team,「所以如果佢哋好,我都好。而HAF正正係令佢哋如果有好嘅項目,尤其是youngtalent,應該多啲畀人見到。」Jacqueline想法如此堅定,源自她曾協助洪榮傑的《無聲風鈴》找投資者。「其實喺香港找投資者很難,何況係套gaysubject?很難保證有錢賺,但當時我已做過HAF,根據呢個event我知道其實還有很多可能性,我哋就開始搵錢旅程,包括瑞士CantonofUri省政府,一些電影節及私人電影基金的錢等等作為基金,令電影最終能夠開拍。唔係一定淨係敲電影公司嘅門,呢個世上仲有好多門路。」畢竟只是活動統籌(包括評審電影),要出任這種職位,Jacqueline說不一定要主修電影,「並非必須,但我哋學識、行業用語同人脈對我工作上有幫助,能夠更容易處理。尤其是我對住一啲係對電影好熟悉嘅買家,或者係製作人,講解時可能牽涉電影語言,或者同以前嘅電影有關做參考,譬如Fellini(費里尼)嘅戲,因為我讀過電影所以我知。但最重要都係投入,同埋有自己嘅睇法,如果唔係就無咗個drive。」

■廖婉紅現職亞洲電影投資會高級經理。

■她曾擔《蝙幅俠:黑夜之神》製作經理。

■荷李活電影製作認真,拍一條街要攞晒授權書才拍。

■在多筆資金的協助下,洪榮傑的首部長篇作品《無聲風鈴》得以順利完成,令擔任監製的Jacqueline深信HAF有其業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