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星禦寒變熱潮頸箍都要Cool

球星禦寒變熱潮
頸箍都要Cool

【SportsSurprise】是潮流,還是暗藏危機?今季歐洲遇上嚴寒,球星一個接一個戴上「頸箍」(NeckWarmer),但毀譽參半,費格遜批評太娘娘腔,國際足協更立例禁戴;香港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及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卻力撐,前者預測頸箍將成下個冬季的潮流指標,後者坦言有保溫的實用價值。

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初,歐洲受大風雪吹襲,令不少英超、蘇超及荷甲賽事延期,就算勉強比賽,球員也要在嚴寒下奮戰;這促使更多球員加添禦寒衣物,頸箍成新興裝備之一,曼城的泰維斯、巴洛迪利及阿仙奴的拿斯尼等,都是頸箍擁躉。

鄧達智:有fashion感覺

對此現象,阿仙奴領隊雲格說:「我問過軍醫意見,他們指出頸箍可幫助球員呼吸。」曼聯領隊費格遜卻狠批:「我自行禁止麾下球員戴頸箍,它令球員看上去很娘娘腔。」頸箍成為潮物,但暫時仍以黑色為主,本地兼任專欄作家的鄧達智(William)說:「球星戴的頸箍,我看來一點也不覺肉酸;如果同波衫match得好的話,也有fashion的感覺出來。」
William只嫌現時球星的頸箍大部份是黑色,有點單調:「黑色無疑易配襯,但亦可選擇與波衫撞色;好似紅色波衫,撞黑色、白色或藍色的頸箍也不錯。」他更預測頸箍將是下個冬季的新潮流:「頸箍算是新興服飾,下個冬季一定會興。球迷若想戴頸箍的話,可考慮五顏六色;冬天的衣服已經夠沉,不是黑、灰、就是啡,彩色的neckwarmer配上去會很過癮。」
雷雄德則認為頸箍有助球員在寒冷天氣下保護氣管,在良好健康狀況下盡情發揮,對球迷是裨益;但說到有勒頸危機時,他建議球員的頸箍可以「神仙貼」式,就算在高速跑動下遇到勒頸情況,也可以立刻鬆脫,免生意外。

鄧達智

雷雄德:可保護氣管

雷sir並說:「我認為球員在嚴寒下佩戴頸箍是無可厚非,可保護氣管;別以為足球員全場90分鐘好像跑不停,其實有時慢跑或靜下來等波的時間也頗長,故太凍的話還是要注意保溫。若球員頸部沒有圍上保暖衣物,會容易凍傷氣管,令球員呼吸不順暢,直接減低比賽能力。」
事實上,利物浦著名翼鋒班尼斯曾在80年代帶起手套熱潮,當時曾引起坊間竊竊私語;頸箍縱然有專家力撐既是潮流又有實用性,但要普及還需過很多關卡呢!

雷雄德

頸箍透氣方便排汗

專為足球員而設、方便排汗及透氣的頸箍(圖)主要為棉質,在英國仍沒有統一叫法,NeckWarmer是籠統叫法;Snood是另一稱號,但因起源為女性使用的圍巾(Scarf)及兜帽(Hood)組成的合成詞,所以帶有「娘娘腔」的貶意。曼城曾推出官方頸箍,稱為NeckGator,由於上至領隊文仙尼,下至泰維斯及巴洛迪利等都是愛好者,所以在網上推出後,數百個在數小時內便售罄;而頸箍製造商P.S.T,更為英超韋斯咸提供專用頸箍。

國際足協禁戴

為國際足協制訂球例的國際足總董事局,日前於英國威爾斯進行的會議上指出,根據球例第4章,任何球員在比賽時一律禁止使用、或佩戴對自己或其他球員構成危險的物品,故通過即時禁止球員戴頸箍。國際足協會長白禮達表示:「我們必須遵守球例。頸箍不是比賽裝備,而且十分危險,好像吊頸一樣;我們根本毋須討論,原因是它不是裝備。我在球員時代,從未試過戴頸箍。」

飲薑茶最保暖?

前香港足球先生丘建威表示,當氣溫太低時,基本上穿甚麼雙腳都沒有感覺,故很懷疑頸箍保暖的作用。他透露球員時代曾多次在嚴寒下作賽,印象最深刻是在大連零下幾度出戰,比賽完雙腳仍然沒有感覺;丘仔說:「以前試過在零度比賽,雙腳凍到沒有知覺,那次在大連比賽特別着多對襪;點知在零度以下環境,穿多對襪、做足熱身,雙腳仍然冰凍。不過,主隊半場準備熱薑茶給我們,飲完後身體暖好多,所以我對戴頸箍保暖的作用有保留。」

〈蘋果體育〉新欄目「SportsSurprise」,今起逢周中為讀者搜羅新聞背後的體壇驚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