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早前公佈的財政預算案,建議將醫療券由每年250元加碼至500元,以鼓勵長者使用更多預防疾病護理服務,但政府研究發現,有36%至57%受訪長者根本不願意自費接受檢查及治療慢性病,即使政府加碼,長者也未必願意補貼更多錢做檢查。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昨日決定退出醫療券計劃,抗議加碼金額太少。
記者:陳沛冰
食物及衞生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指出,截至去年底,有57%即約38萬名合資格長者開設了醫療券戶口,當中45%人曾使用醫療券;約70%用於治療急性病,約21%用於治療慢性病,用於預防性及復康護理分別約7%及3%。
七成人願付費治急性病
該局委託中文大學進行研究,訪問1,026名長者,32%人認為醫療券金額應介乎501元至1000元,14%人覺得診金因政府推出醫療券而上升;66%長者指醫療券不能改變求診習慣,當中24%指因金額太少。
研究又顯示有47%長者不願自費到私營市場治療慢性病,不願自費做健康檢查及牙科檢查的人,則分別有36%及54%,主因是私營醫療費用太高;即使願意付費檢查的病人,願意付出的金額低於私營收費。至於治療急性病,則有76%長者願意付費。
文件指出,大部份長者用醫療券時要額外付費,即使政府就輕微疾病或慢性病提供不同的資助額,超過一半長者不願意相應增加額外付費金額,顯示直接加碼未必能鼓勵長者使用更多預防性護理。
此外,政府容許視光師加入醫療券計劃,但醫療券不能用於購買眼鏡等器具。醫療券計劃推行至今有25宗錯誤申報個案,涉及程序或文件紀錄出錯,兩名西醫及一名中醫被除名。
有醫生被指借機「抽水」
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直斥政府期望長者用醫療券作預防護理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同市民想法脫節,完全唔理老人家需要」。他指其診所的長者病人,傷風感冒求診時才會用醫療券,「佢哋唔舒服時,想唔使自己出錢睇醫生係理所當然」。
當局堅拒提高醫療券金額至每年1,000元,加上早前有消息稱政府指有醫生借醫療券「抽水」,令蔡堅對此十分不滿,昨決定退出醫療券計劃,醫學會其他成員則會自行決定是否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