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公共運輸民用航空市場前景看俏,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稱,計劃於未來20年增加飛機4000架次,涉及金額4000億美元(約3.12萬億港元);尤其是飛往國際大城市以至內地中小型城市支線飛機,均有很大需求。
中國將於未來5年內大力發展航空業,香港與國泰航空(293)可從中受惠,行政總裁湯彥麟指香港可望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貨運中心,處理量達540萬噸,僅次於美國的880萬噸;國泰正興建新的貨運中心,預期於2013年落成,屆時航空貨運處理能力將增加一倍。
力谷航空業 國泰勢受惠
湯彥麟指環球航空業的活動正由西向東移,於2010年亞太地區業務盈利貢獻最大,收入達770億美元。而最大市值的航空公司均來自亞太區,分別為中國國航(753)、新加坡航空和國泰;以客運量計算,去年全球8億旅客當中,3.6億人來自亞太區,而2.4億人來自中國。市場預期中國旅客於2015年將上升至5億人,於2030年上升至15億人。
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王昌順指,未來5年為配合國家建立小康社會,計劃航空客運量平均每年增加11%至4.5億人;貨運量年均增長10%至900萬噸;運輸客機將增加1100架,至2700架,年均增幅11%;新建機場65個,包括於大城市北京及成都增建機場。
面對高企油價,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王昌順指對航空業影響很大,油價已佔航空公司總成本40%以上,他建議透過調整航班運力、航線結構,以省油馬力飛行來應對。湯彥麟更形容,中東北非局勢令現時原油價格高企於每桶100至120美元,為航空產業帶來另一次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