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三大國營油企為壯大原油儲備,近年大灑金錢出外收購,惟面對中央收緊銀根政策致「水源緊絀」,三油企唯有向銀團貸款「埋手」,甚至來港借貸以尋求資本併購,當中以中石化(386)態度最積極,除與外資銀行訂立銀團貸款,更進行雙邊借貸。
記者:陳韻妍 呂雪玲 張活儀
根據基點報道,中石化為其去年收購加拿大Syncrude項目籌募資金,需要將45億美元的雙邊過度性貸款進行再融資。消息指,中石化兩周前已向部份銀行釋出最多56億美元銀團貸款的建議,分別是全包息率較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高128點子或較Libor高126點子,初步已選定6至8家銀行為其提供約56億美元貸款。
56億美元貸款未到手,據悉,中石化已密謀跟法資銀行及至少一家華爾街大行定立銀團貸款。然而,銀行對其成功承造再融資貸款意見分歧;有銀行擔心,中石化同時進行雙邊貸款及銀團貸款,會增加銀行的借貸風險。
中海油母借13億美元
事實上,為應付內地與日俱增的原油需求,近年內地油企積極向外併購,但面對內地「閂水喉」,油企跟外資銀行進行各種融資已是屢見不鮮的事。
除中石化外,中海油(883)母公司亦與部份外資銀行定立總值13億美元的一年期雙邊貸款,以替其切薩皮克能源的德州鷹灘頁岩油氣項目集資。中海油表示,公司願意為當中4億美元貸款提供100點子以內息率,並預計未來6至12個月會再訂立一筆過中型過度性銀團貸款。
上月宣佈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約50%股權的中石油(857)母公司據悉亦計劃在未來數周與外資銀行會晤。現時已有很多國際貸款商主動跟中石油集團接洽,惟後者尚未決定使用那種融資策略。
需更多資金增產
未來資產管理分析師關榮樂稱,目前油價高企,油企需要更多資金增產可能為油企積極舉債的動機之一,若油價持續急升或引發新一輪經濟衰退,屆時企業舉債可能有難度,而油企進行海外收購時,進口石油等均以美元結算,故美元貸款對油企而言相對有一定吸引力。
本港銀行銀團貸款部人士指,正常情況銀行應做妥銀團貸款便不會再做雙邊貸款,但由於未知中石化有關貸款的銀行反應如何,有可能中石化需要更多的雙邊貸款作為一般營運資金。對於內地央企來港借貸尋找資本購併,銀行界人士表示,因在港借美元成本遠較內地低,故不少企業來港借貸。